文丨昨夜长风123
一、语言的艺术
武汉将凭房票买房刷屏了!大家都在问:武汉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吗?
7月28日,武汉市房管局发布公告,对加强购房资格管理工作进行征求意见,今后将进入“凭房票买房”的时代。
业内人士告诉极目新闻《择楼居》栏目,这是继光谷试点集中开盘后,武汉市房管局研究制定的又一精准调控政策,将有利于挤出泡沫。
以往,购房者到处登记认购,造成楼市虚热。部分意向购房者没有购房资格,房地产从业人员建议交钱后,不仅无法交易,购房款也迟迟未退,扰乱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
意见稿提出,购房先申请购房资格,符合条件才能领到购房的“房票”,有效期60天。在完成公示后,一张房票一次只能登记一个楼盘,登记一次后即时锁定,不能再去别的楼盘登记,等到开盘销售后,购房资格认定结果自动解除锁定。
意见稿还明确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无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从业人员,一旦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购房资格,将记入信用档案、罚款、被拉入行业“黑名单”。购房者也将面临处罚,不仅取消其家庭本次购房资格,并列入房屋交易不诚信人员黑名单,一年内不予受理其家庭购房资格申请。
其实仔细解读这则新闻,无非是新房的限购政策而已。以前热门倒挂楼盘,大家扎堆上。为了提高成功率,每个楼盘都去登记一遍。现在不行了,一张房票一次只能登记一个楼盘。
武汉房价从2017年开始,已经横盘4年了。只是上半年光谷房价狠涨了一些,其他区域都没什么动静。现在,光谷的热度已经慢慢降下来,其他区域的房价和成交量不升反降。现在出台这个政策,有点马后炮的味道。
对楼市来说,热门的楼盘更不好抢了,而冷门的楼盘会更不好卖。政策传导下去,会影响开发商回款速度,进而打击开发商拿地的决心和实力。楼盘供应量少了,对二手次新房是利好。就这?一个平平无奇的调控政策,威力远不及上海刚刚发布的楼市新政。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产调控的补丁已经打得稀巴烂了,严的不能再严了。强二线城市,杭州、南京等,调控政策本来就很严。至于长沙、西安、成都等城市,更是没有一线城市的命,却有一颗戏精的心,调控政策花样百出。相对来说,武汉算是比较温柔的了。
要我说什么好呢?房产局也太直白了吧,叫什么不好,非要叫“房票”。语言的“艺术”不懂吗?换个词,“一手房购买精细化登记服务”多好!你们还有什么艺术语言,想到的欢迎给我留言鸭。也鼓励你们给房产局同志提建议。
像上海就很好么。二手房按照“指导价”挂牌,人家偏偏叫“挂牌价格信息核验”。我到现在也没有读通顺。看到没有,艺术感、高级感一下子出来了。不愧是魔都,就是比武汉洋气。
一群人惊呼武汉“房票”,大惊小怪。难道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全国的一二线城市,甚至是三线城市,房子就可以岔着买了?难道这些城市的房子不是“凭票供应”的?你们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二、人们为什么惧怕票证时代
或许武汉的“房票”是一场乌龙。但是人们记忆深处,被“票据时代”支配的恐怖感是真的,骨子里面“饿怕了”的体验是真的。
票证时代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来购买东西的时代。80年代以后的出生人,对票证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长辈的讲述中。而我们的上一代,各种票证整整伴随了他们整整30多年。
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是:稀缺和冲突无处不在,层出不穷。越是生产、销售受管制的领域,商品和服务质量越不尽人意,越短缺。
因为稀缺,所以要排队“凭票供应”。如果消费者等待不了,那么反过来,计划经济的制定者指责消费者铺张浪费,导致了短缺。
今天,我们想喝下午茶,打开美团、饿了么APP,琳琅满目的美食让我们犯了选择困难症。两杯奶茶,算上各种打折优惠,才20几。
40多年前,你想吃上一口满是糖精的“奶油蛋糕”、麦乳精、巧克力……千难万难,恐怕逢年过节才能吃。而这种食物,我们现在叫它垃圾食品,不用说吃,想想就觉得甜的腻人、反胃。
三、教育内卷的本质
不光是衣食住行,其他任何商品和服务都是这样。比如受管制最严重之一的教育行业就很符合这个特征:质量越差的东西,人们越是抢着要,诡异的“和谐”。
我是多次吐槽过教育“内卷”的,也很反对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之所以反对,不是不想自己孩子赢在起跑线。在我看来,除了数理化以外,大部分的“教学”都是垃圾。把时间浪费在学习无用甚至有害的“知识”上面,那么孩子真正阅读和锻炼的时间就没了。
我两个孩子上小学。数学、英语方面是超前教育,把我们以前初中学的知识都提前教了。对于注意力差、领悟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这是很痛苦的,会让他们早早产生厌学情绪,而不能体会数理知识的“科学之美”。
说到科学之美,提前教了也就算了,但是又不讲透,这就很无语了。比如小学数学,很多都用到了一元、两元方程式。但是解读过程偏偏不能用代数,非要用各种纠结的方法。好不容易熬到6年级,可以用“X”了吧,但是老师又不好好讲代数公式。
a+b=c
a=c-b
多么简洁的公式。
他们非要教成:
a+b=c
a+b- a =c- a
可能是小学阶段不能讲“负数”概念吧。
再比如,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平面几何的基础。将这个公式严谨论证完,孩子可以迅速了解平面几何本质。但是小学教材是怎么论证的呢?老师拿了个剪刀,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拼起来给孩子证明。我真的服气了。
语文就是典型的反差,阅读量少的可怜,部分时间是灌输的都是一些“白左”思想。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学的课文还是小兔、小鸡、小猴、老虎、狮子等幼稚的故事。四五六年级好不到哪里去,学的是各种低智、弱智、反智课文。
当然,语文考试一点也不“简单”。阅读理解题目穿凿附会,可以把你磨死。哪怕让原文作者来做题,也不一定能及格。
说是反差,其实也很和谐。因为初中升高中要淘汰百分之50孩子,高中升大学又要淘汰百分之80孩子。为了选拔,就要体现难度,拉开分数距离。至于教育质量,学校是对教育局负责的,又不是对家长负责的。家长又不是消费者,能提什么意见?
虽然教学质量不好,但是家长是绝对不会满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充满差生”的技术学校的。这样孩子也算废了。能上大学,虽然没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但是至少过五关、闯六将,自制能力是不错的,也是大部分企业招聘应届生的第一道门槛。
我们说恨一个人,不是要骂他,是无视他。改变体制,不是去修改不合理的游戏规则,而是离开它。但是教育行业是严格管制的,你逃无可逃,选无可选。这才是内卷的真正原因。
所以,一边是学历贬值,6万研究生送外卖。一边是学区房大涨。诡异的和谐。
解决教育“内卷”,明明市场化可以解决的,偏偏要南辕北辙,实施教育平权化。都不许补课,学区房政策取消,上学抓阄……
人的天赋是不同,有的孩子聪颖,一点就透。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差,天生自卑厌学。如果非要平权化的话,那么笨的孩子,总不可能吃聪明药,一夜变学霸吧?所以只能让聪明的孩子不要学习,让他们等着别的孩子。
绝对的“平等”的结果,就是将水平线拉到最低。欧美电视剧里面,公立学校就是这种情况。这样大家满意了吧?
人们总是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错误的归因,让人们达不到真正的目的。什么时候恢复计划经济,什么时候贫困就在不远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