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某财经峰会上回应“六个钱包”说法时再度澄清称,他原意是年轻人没有老人支持就别想买房,不是鼓励年轻人去啃老。
接着樊纲提出,现在租房挺合算,中国房租和房价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等到年轻人收入提高后再买房,年轻人刚工作买不起房是还没到时候,要等到将来房价稳价稳定,收入增长高于房价上涨的时候买房。
专家的话,当然是逻辑道理都对,只是不适用于“急着用的现实生活”。
但就目前的房价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而言,年轻人买房难的确很正常,举目世界(年轻人买不起房)也很正常。
问题在于“结婚必须买房”的世俗惯例,将房价与年轻人这对矛盾强行嫁接起来,让工作不久(五六年间的)年轻人完成买房这个,中年消费被提前了至少十年,遂加剧了这对矛盾。
所以,才有人“丈母娘推高房价”的说法。
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房价在过去一二十年单边上扬且幅度惊人,当中虽有回调但回调幅度与回调周期(相比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年轻人的双方家长在“居住需要和资产增值”面前,虽然买房举全家之力,但内在动力还是占上风。
要改变现状无非两种:一是把房价压下来,一是改变结婚买房的攀比世俗,两者都有各自很大的阻力,牵扯的各方成因太多非一日之寒。
目前的“”缓释”手段,只能是一方面给调控时间,通过政策、市场、供应来“压住涨势(而非降价)”,另一方面,双方家长与年轻人之间“市场规矩&亲情操作”,把四个皮夹子的无偿援助变更为长期无息式低息的借款,让年轻人有压力意识,也让其有参与投资的对等意识。
要么“父母买房与子女养老”的对价协议,要么“父母融资转手分成”的合作协议,当然从中国人父母对子女的感情系数,上述方式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希望让子女担当,让父母安全的新家庭股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