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成都,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三环内中心老城区风光不再,城市轴线不断南移,修完了高新区,天府新区接踵而至,最长城市中继线实至名归。可南边的快速发展让不少老成都人感到陌生,修那么远,那么偏,会有人定居吗?
可很多新落户的成都人并不这么认为,相较老城区,新区地广人稀,工作机会、居住环境都有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各类公共资源也快速提升,要不然高5学区也不会那么快和青2锦2 齐名了。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将老城区算作北边,那么南边的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的新区基本上和老城区呈相望态势,这让我想到了成都的曾经。
了解成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成都从最早的成都县、华阳县开始,就是以主要两个核心区县共治成都的,尤其是最早的这两个区县,行政区范围。特别有意思:成都县、华阳县按照南北进行分布。
南边的华阳县基本包含了如今的高新区、天府区全部范围,还包含了主城区成华、锦江的辖区范围。而成都县则主要以金牛、青羊为主。
到了1928年,根据当时的城市组织法,成都设市,但是只管城墙以内和以外一两公里内的已建成市区范围。成都县和华阳县变成只管乡镇农村,而这两县留在城区的部分,后来演变为东西城区,也就是很多朋友熟悉的东城区和西城区。
东城区和西城区从方向上来看,并不能算作是标准的东西方向,反而是南北划分,以南河为界,以内为城区,以外为郊区。成都市设东城区(今锦江区)、西城区(今青羊区)两个城区。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中优政策中,就是以南河及锦江为界,来对河内区域进行重点打造的。
再到1990年,撤销了原有的西城区、东城区,将金牛乡部分合并进锦江、青羊,以东西城区基础成立了五个主城区,成为中心城区;接着,又在1996年,成立了高新区,六城区的格局基本确定;再到2014年,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六城区并入了“5+2”的城市格局中,成为最核心的中心城区。
时代总是捉弄人,就好像兜兜转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地,随着城南高新区的快速崛起,短短十年时间里,以高新区为核心的区域迎来了黄金时代,无论是人才聚集、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量基础设施、高楼大厦、绿地公园、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再加上天府新区科学城的核心定位,让南边一时间风头正起。
传统的五城区算上东西城区,好日子不过也就几十年时间,式微已成不争的现状,如果说老城区代表生活了几代的老成都人,那么高新区+天府新区就更多的是新成都人的落户之地,下图可以清楚的看到,老城区和新区也形成了“对立”。
这样的光景,是不是和曾经的华阳县、成都县特别的像,这一点上就好像坐了时光机:看来成都城市发展,东西格局是假,地理位置划分的南北才是真。
所以对于城市格局,很多朋友不用太过诟病,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发展只不过转回了几百年前格局,只不过,城市的中心这次是真的往南迁移了。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支持,建树杂谈:每日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