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很多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能迅速拉升房价。哪里有地铁、高铁、大桥、机场,哪里就意味着人气和财气,很多开发商、炒房客也是紧盯着具有交通优势的区域来评估其未来的升值潜力。但目前,想靠地铁、高铁来拉升房价的企图,已经行不通了。
近日湖南发改委答网友时,一句“国家当前严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已有在建项目的城市也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这关系到超过50座城市未来靠交通优势来拉升房价的梦想和企图,现如今已经破灭。所以别观望一线城市楼市的凉意,更大的凉意已经渐渐席卷更多的城市。
曾经的地铁一通,房价翻倍;高铁一建,黄金上门;飞机一响,黄金万两的时代,靠基建拉拉升地价、房价的时代,已经渐渐成为历史。谁还在说地铁通了,房价要涨了,飞机场要建了,房价要飙升。那么你就是在炒剩饭,跟着一窝蜂上,可能沦为笑柄。
“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或者根深蒂固,在大基建时代红利能屡试不爽,被奉为真理。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正在进行经济转型,曾经的传统观念和真理,也不灵验了。特别是在当下国际国内环境多变的的特殊时期,关联着楼市预警和剧变的房产市场,我们的思维也跟上变化的步伐。
“基建拉动房产价值”已行不通的预兆,早已有苗头。2018年国家发改委提高了地铁申报门槛。一个城市想要申报地铁,需要同时满足GDP过3000亿元,一般预算内收入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过300万,财务状况良好。《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给高铁、地铁都上了紧箍咒。基建交通“踩刹车”,目的也是为了房住不炒。让很多原本怀揣着地铁梦的城市,想靠交通、土地来拉动经济、拉动房产的梦想破灭。大拆大建提高GDP的做法,也已行不通。
地铁和高铁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为支撑,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在运营上也是捉襟见肘,更别提其他三四线城市。有些城市热衷于地铁高铁有轨电车的规划开发,以此促进土地财政收入,可能房价没见拉升,却成为劳民伤财的项目。珠海的有轨电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珠海有轨电车于2013年9月正式开工,实质建设周期一年半,但因为供电技术不成熟、不稳定,直到2017年6月才开通试运营,总投资13.27亿元,全长8.98公里,设站14座,日均客流为3378人次,客流强度仅相当于当年可研报告预测的5%。运营期间,有轨电车总计票款收入只有387万元,远远低于近3亿元的成本。极低的客流直接导致票款收入极低,珠海有轨电车自运营开始到2020年底,总计财政补贴拨款达到了1.79亿元,并且每年还有约4700万元的折旧费,年均运营成本约9100万元。
没能给民众带来更多的交通便利,反而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2021年5月31日,珠海有轨电车处置听证会召开,15:1支持拆除。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地铁,高铁,磁悬浮,有轨电车都是好东西,但要看在哪里,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分布极度不平衡的环境,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能力去大搞大建。
目前国家提高高铁、地铁审批门槛,其实也相当于变相调控了楼市,也堵住了炒房客的后路,尤其能遏制弱二三四线的楼市泡沫。谁还想靠地铁、高铁来拉升房价显然已经行不通,就是在建的地铁、高铁、大桥等基建项目,通车后,也不会绝对能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