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把楼卖给谁?—政府平台公司转型资产篇

银行规范信贷,资本市场收紧,为压缩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希望处置部分资产用来还债。

地和楼是平台公司的核心资产,由于体量大、成本高、价格贵,供需关系极不平衡,哪怕低价贱卖,也少有人问津。

2017年,万达集团将77家酒店,13个文旅项目卖给了融创和富力集团,暂时缓解了债务危机。

尽管万达卖楼吃了些亏,但毕竟是卖出去了,600多亿的价格,也不是小数目,有公司愿意接盘,已经是“烧高香”。

融创和富力不是“慈善家”,而是市场中的“秃鹫”,之所以愿意入手万达的重资产,归根结底是有钱赚。

万达的酒店和文旅资产有很好的品牌效应,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持续经营创造收益,接盘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买卖双方可取所需,符合最基本的市场逻辑,这笔“天文数字”的买卖才能成型。

平台公司建的楼很高很美,但是要卖出去,不只是降价那么简单,需要在引入产业、附加服务、现代营销方面做文章。

确定主导产业,实现聚集效应

一篇好文章,需要一个好主题;一栋优质楼宇,需要一个主导产业。

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以金融为主导产业,北京中关村、浦东张江新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当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后,形成极大地聚集效应,区域内楼宇自然不愁卖。

主导产业不能“有名无实”。一些公司把写字楼命名为“软件园”“区块链中心”,但是楼宇内的企业五花八门,不能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集聚,自然发挥不了楼宇应有价值。

确定主导产业不能“摸脑袋”,不能赌博式的“凭手气”,要分析国家宏观政策,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要靠技术,靠“手艺”。选定的产业要有成长性和延展性,上下游链条要足够长,才能有足够多的企业入驻楼宇,楼宇才有市场价值。

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楼宇附加值

优质的物业服务,能够让商住房增值;完备的配套服务,才能增加写字楼的附加值。

入驻写字楼的目标群体是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形成期和成长期,需要创业指导、信贷服务、人才配套的附加服务。

浦东张江高科集团,成立了“895创业服务营”,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资源对接辅导,优质的配套服务,让张江高科的写字楼不愁租也不愁卖,房屋出让和租赁收益,足够支撑起上市公司业绩。

写字楼和商住楼的商业属性完全不一样。商住楼建好就能卖,也有人买,买的人多了,人气旺了,楼则更好卖了,一手客户获得增值后,还能转手给二手客户获利。

但是写字楼却不一样。建好的写字楼除非处在北京金融街这样繁荣区域,不然建好后是没人买的,必须由开发商统一持有、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当人气做旺时,才能会有人买。

只有足够完善的配套服务,才能开发出写字楼的商业市场。

深挖目标客户,有的放矢招商

传统的市场营销,以产品和营销为中心,认为只有产品够好,营销到位,产品自然能够卖出去。

由于城市大面积新建写字楼,市场供大于求,传统市场营销已经无法实现营销目标。只有科学预判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客户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招商,才能把楼卖出去。

目前的平台公司是“我做菜,你吃菜”,然而,张江高科已变为“你点菜,我做菜”,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写字楼,楼还未建好,就已经订好了,自然不愁销。

作为三四线城市的写字楼,要整体出让,目标群体有两个,一个是当地有建总部大楼需要的大企业,一个是计划在当地建区域中心总部的全国性大企业,因此,招商的标的不是楼,而是当地有市场前景的未来产业。

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卖楼是一门技术活,卖得太急,价则太低,解决不了问题。包装不到位,无人问津,回笼不了资金,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分析问题症结,了解客户需求,全面配套附加服务,提高写字楼的附加值,才能把楼卖出去,卖个好价格。

把楼卖出去,平台公司转型才有前景,有希望。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