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预售制和公摊都将取消?住建部16字,专家一针见血,购房者安心了

一直以来,让很多购房者头疼的就是合同陷阱,其中最让购房者恼火的就是公摊面积,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当中,均价四五万的房子,房产证上写着90平的面积,实际居住面积只有70平方,剩余20平米都是公摊面积。

到底公摊面积到底是怎么算的?又是凭借什么依据计算进去的?没有几个业主能够说得清楚,甚至连开发商自己都讲不明白。

虽然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要求,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但是一直以来公摊面积都是一笔糊涂账。

因为这公摊面积当中包含了门厅电梯楼梯道通风管道、消防水箱甚至房顶的消防设施等等,而且对于不同的楼盘不同的楼层,开发商还设置了不同的公摊系数,更重要的是无法给出详细而明确的公摊面积详细数据。

因此这让很多购房者感到困惑又委屈,因为他们为此多付出了甚至上百万元的购房款。

公摊面积虽然饱受诟病,但因为公摊面积较多的住宅,其配套设施也相对比较完善,也有不少人心甘情愿买单,毕竟个人难敌行业潜规则。不过,有些不法开发商,却利用公摊面积牟取暴利,就让人恼火了。

公摊面积如何计算,至今还未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多数地区公摊面积计算,都由开发商自行决定,还有些开发商为了大赚一笔,会偷偷篡改公摊面积,以此提高购房销售额,而购房者对于公摊面积的计算,也是一头雾水,要么完全蒙在鼓里,要么只能吃“哑巴亏”。正因公摊面积乱象频生,导致许多人都建议早日取消公摊面积。

甚至连房地产专家也表示立场,认为公摊面积极大损害购房者利益,应该尽快取消。取消公摊面积不仅能减轻购房压力,还能从源头上遏制卖房乱象发生。

随着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住建部在此前作出回应:“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与此同时,官媒也认为公摊面积虽长期存在,但不代表合理。虽然至今,国家还未正式表明取消公摊面积,但从官媒以及住建部的回应来看,取消公摊面积正逐渐达成共识。

在购房市场,除了公摊面积外,商品房预售制取消呼声也非常强烈。商品房预售制即开发商拿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将还未竣工的楼房,提前出售给购房者。商品房预售制对于开发商而言,可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或者回流的问题,但说白了就有点类似于“空手套白狼”。

只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房预售制却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最常见也最倒霉的就是,攒了半辈子血汗钱买房,最后开发商却因为资金链断裂,房子成为烂尾楼。

还有的楼盘延期交房,或者发现新房偷工减料。毕竟房款已经交了,交涉的结果也不可能推倒重建,大多只能咽下这个暗亏。正因如此,近两年买房市场中,取消预售制度的声音也是日渐激昂。

那么,取消预售制度真的可行吗?

人民日报曾对预售制发文表态:预售制和公摊面积一样,长期存在但并不代表是对的。房地产预售制度关系到目前的税收、商品房销售等,突然叫停可能性不大,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可免。简单地来说,取消预售制:不可免!

此外,从欧美发达经济体楼市发展来看,已有许多国家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且对于当地楼市发展起到了更好的协调作用。

事实上,当前国内已有少部分城市,取消预售制度,与此同时,购房者也越来越喜欢购买现房,这势必会推动房企逐渐朝现房销售方向转变。

现房销售的房屋,均在基础设施方面符合标准验收后,才能推出市场售卖,这样一来购房者既更省心了,还能避免遇上烂尾楼。

但凡事此消彼长,对各大房企而言,怕是要哭了,因为一旦取消预售制,则意味着将会面承更大的资金风险,毕竟,烂尾楼也只能自己买单了。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对取消预售制也表示反对,在他看来一旦取消了预售制,将会倒逼开发商加大贷款额度,加速建设周期,这样一来,不仅抑制了住房的供应量抬高了房价,而且住房质量也会大幅缩水,最终受害的还是购房者。

对于取消预售制和公摊面积,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