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杭州福州之后,成都高调夺地,融信业绩滑坡焦虑尽显

文丨西部菌

6月7日,全国高考首日,成都也迎来首次集中供地大考。

当天上午、下午两场土拍,主城10宗地全部以最高限价成交,累计成交金额87.64亿,市场热度相当高。

拿地的房企,不乏万科、华润等头部品牌,其中,电建成功联合拿地4宗,成为当天的最大赢家。而新生力量爱情地产,也成功拿地加码成都。

当然,表现抢眼的还有融信中国。

来源:四川知道

上午,成都青羊区苏坡街道地块,由融信以3.85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为16800元/㎡,溢价率9.8%。

下午,融信再次以35507.4万竞得成都金牛区交通巷的9亩地块,成交楼面价18600元/㎡,自持租赁住房面积比例21%。

这两块地的位置不错,像金牛区地块就位于成都一环内。不过在“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比例”的竞拍模式下,利润空间其实比较有限。

融信一日连拿两地,集中供地首日便高调亮相成都,也显示出加码成都的野心。不过,在果断加仓的背后,融信区域布局失衡、业绩失速的焦虑也暴露无遗。

01

官网显示,2003年,融信正式创立,起步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创始人欧宗洪背后的欧氏家族可谓是名声显赫——老大欧宗金打造了欧氏集团,老二欧宗荣则是正荣集团当家人。

2016年,融信将总部搬迁到上海,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同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全国开疆拓土,推动地产业务的规模化扩张。

来源:2020年年报

仅仅是2016年,融信中国共拿地21宗,耗资484.45亿元。而当年融信的签约销售金额才246亿元,营业收入更是只有113.7亿元。

融信激进的扩张战略,在2017年继续延续,当年它再次拿下多达78宗地块,新增总建面达到1482万平方米,如此疯狂拿地的势头让外界咂舌。

值得一提的是,融信进入成都和重庆市场,正是在2017年,拿地间隔不到两个月。而以成都和重庆为支点,融信顺势挺进了昆明、贵阳等地,完成了西南布局。

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面对房企的激烈竞争,融信不惜以高溢价率重金揽储,因此也屡屡制造地王,让自己收获了“地王收割机”的称号。

最具标志性的便是上海静安中兴社区的一幅地块。2016年,融信经过百轮竞价,以110.1亿元的总价拿下,溢价率达139%,这块地也成为当时全国总价最高的地王。

尽管静安地王后来成为融信的“痛点”,但不计成本地拿地扩张,还是为它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长。

在短短两三年内,融信销售额从2016年的两百多亿跳涨到2018年突破千亿。

02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融信集团共布局52个城市,总土储达约2871万平方米。去年的合约销售额为1552亿元,正好排在正荣前列,位列克而瑞全口径销售榜第21位。

站上千亿规模,加上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融信也意识到了激进扩张的不可持续,于是开始扩张调整节奏,平衡速度和风险。

比如2020年的年报提到:

在土地储备方面,本集团坚持审慎拿地的原则,通过精准把握市场周期和敏锐的市场触觉,以限价预估价格,谨慎评估项目盈利能力,成功把握市场机会,以低溢价获取多幅优质地块。

不过,融信的危险,不仅在于凶猛拿地造成的高杠杆风险,更在于它的拿地投资太集中,销售额过于倚重单一区域。

销售分布,来源:年报

年报显示,2020年,融信在杭州区域的销售额就达到482.47亿元,几乎快占据整个集团三分之一的销售额。

另外,融信重仓的福州、南京、温州等,销售额都在百亿规模以上。福建、长三角地区之外的市场,对融信而言的销售贡献率相当低。

当然,现在的销售分布,是前两年拿地的反馈。但从现有的累计土储和新增土储来看,融信对福建和长三角地区的依赖,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持续加深的迹象。

融信2020年新增土地项目50个,新增权益土地储备约402万平方米。在“长期聚焦深耕的优势地区倾斜”的投拓思路下,长三角与海西地区权益拿地金额占比分别达77%与14%。

楼市强监管时代,像融信重仓的杭州,虽然是楼市的热点区域,但近期以来,经过了多次调控升级,房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如果业务过于集中,市场风险会持续放大。

在此背景下,融信在成都土拍市场上大力度拿地,也就不难理解了。

来源:年报

事实上,2019年,融信就在重庆正式开启西南品牌发布会,展现出了西进拓荒的野心。

而年报显示,2020年融信仅仅在成都拿下一幅地块,累计储备项目一共只有6个。从平衡区域布局、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在成都这样有发展潜力的高能级城市,确实有补仓的必要。

03

对千亿融信来说,从激进转向审慎之后,激进扩张的后遗症,在近两年开始陆续显现出来。

2020年,三道红线出炉,此前疯狂拿地的融信,负债总额高达1825.9亿。虽然融信年底成功降为绿档房企,但也被指存在明股实债的嫌疑,而其盈利能力更是显著下滑。

年报显示,融信去年实现营收483.03亿元,同比下滑6.14%;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下滑40.7%;归母净利润24.28亿元,同比下滑23.02%;毛利率从上一年的24.24%降为11%。

在销售缓慢增长同时,融信的各项盈利指标,几乎是全面滑坡,创下近几年的新低。对此,融信解释为:

利润下降是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融信中国开发的部分项目工程进度及物业交付有所延期,导致收入及利润确认延后。

但很显然,融信既不增收也不增利的局面,跟前几年高价拿地息息相关。这些项目在当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但随着调控政策的变化,项目入市销售时,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比如前面提到上海地王项目,直到今天还有还大一部分没卖完,原本利润就摊薄,现在去化解套之路依旧是遥遥无期。

高地价项目的消化不良,无疑延缓了融信的回款速度。

所以,融信去年新进入衢州、台州、兰州等地,分散投资风险;同时,通过频繁的发债来消化资金压力,确保现金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杭州的集中供地中,融信再度豪掷142亿元,一举拿下了7宗宅地,超过华润置地、融创等企业,成为拿地数量最多、金额最高的房企。

在福州的集中供地中,融信再次以21.4亿元拿下三宗地块。

出手阔绰的融信,拿地扩张的野心,似乎再次被唤醒了。但它隐藏在三道红线后的真实债务压力,同样很难掩盖。

来源:网络

就在前不久,融信抛售了其位于上海的总部办公楼,也即位于虹桥的虹桥世界中心项目,将办公地点搬迁至与上坤共同开发的融信·上坤中心。

在资本市场上,债务承压的融信同样在寻求新的突破。

2020年11月3日,集团旗下的融信服务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1年5月4日,在其招股书失效的第二天,融信服务二次递表。

有传闻显示,融信服务已通过上市聆讯。

但在地产主业利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物业管理服务的新增长点,对整个集团的业绩,又能够起到多大的改观作用?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