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开放三胎的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舆情汹涌。
于是乎,一部分网民化身段子手,幽默、诙谐的段子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势。比如:
安琪儿1分钟前
万万没想到,今年国家给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居然是弟弟妹妹。
叶清尘1分钟前
70后,二孩都养不起;80后,一孩都想扔掉;90后,根本不想生孩子;95后,没想过要结婚;00后,就想要养个喵。
还有人对“民不聊生”做了新的注解:指现代人因生活压力大,没有生孩子的意愿,连聊一聊都不愿意。
这些段子的背后,其实是现实一浪高过一浪的生育焦虑。不过,为了缓解这种生育焦虑,就有银行闻风而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迅即推出了“三胎贷”。何谓三胎贷?一胎最高可贷款10万,二胎贷款20万,三胎贷款30万……也就说,生的多,贷的就多。
然而,这个“三胎贷”却引来很多争议,有网友表示:中国老百姓,就差把"韭菜"两个字写到脸上了。仔细一想,这款产品表面上是呼应国家大政方针,但实质上是把生育产品化、工具化,忽视了生育本身的人文属性。说直白点,这是在撩拨社会的痛点。
本来,国家出于遏制人口老龄化,改善人口结构,出台此项政策,无可厚非,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作为当前生育主力的80后90后,背负房贷、车贷、还要保持996的姿势,根本就没有躺平的资格。这时候再推出三胎贷,加杠杆生孩子,增加家庭债务压力,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绝对不是80后90后想要的结果。
最近几年,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贷款产品,使得年轻人借钱变得方便快捷,很多人习惯了花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无形中导致他们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一些年轻人只能通过以贷养贷的方式来维持生活。长此以往,这不仅降低了这些年轻人生活幸福指数,也会增加系统性债务风险。
对此,监管部门曾毫不客气的指出: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所以,三胎贷,休矣!因为没有一个人想要贷贷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