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说房市冰火两重天,大城市房价上涨,个别三四线和县城低迷甚至出现了下降,有人说只要继续躺平,降价就会蔓延到整个市场,只能说太幼稚,但是偏偏这种幼稚的想法非常容易传染,为了让小伙伴们了解,就开始想着写这篇文章。
房价一般都有自己逻辑在里头,很多人都没太懂,主要是很少能接触这类人,幸好有个小伙伴在里头混了一段时间,现在说说这里头的逻辑,希望你理解后能理智的决定方向,甚至能找到阶层迁越的思路。
—1—
如何找到买房的资金
为啥有些小伙伴说躺平就会房价跌呢?主要就是他们购房思维还是以前那一套,买房子,无非不是老三篇,这不对嘛?
按照个人逻辑,这个钱都是刚刚工作几年后,辛苦攒下首付钱,然后交首付,签合同贷款,房子到手,也有的是家里面出一点,亲戚借一点,自己再存一点,总之刚毕业买房的逻辑都是如此,这就是人人常说的刚需。
而躺平的人,往往认为房价是这样定下来的。
但有钱人却不是这样,假如你是个富二代,出来爸妈直接送套房,结婚送套房,生孩子再送套房。
有个00后同事就这样,出来啥都没干,家里头怕他到处闯荡,为了让他安心在家,直接许诺安心上班就买套房给他。他嘴巴上说不要,但是还是去签了合同,小伙子心里却很清楚,和我们私下说,有房子就可以不停交女朋友,把同龄人羡慕得要死。
刚刚工作时候不懂事,总是认为就是这种二代把房价提高的,后面想想不对啊,能有多少二代,应该还是刚需,毕竟人人都有需求嘛。
现在才反应过来,因为刚刚毕业,碰到的朋友都是一样的情况,才会这样认为。
工作久了,渐渐地,接触人多了,特别是认识了几个小伙伴,才醒悟过来,之前关注点不正确,而是关注到找钱这方面去,这样才真正明白刚需也只是方面。
真正的内容应该是看大佬是怎么玩的,而他们玩的是对赌。
赌啥?赌房产一直涨,赌通胀会把贷款给跑赢咯,通俗点说,就是房价涨得比弄到钱要还的利息高就行。
他们想办法用相对较少的现金(记得是相对),通过各种方法从银行里头把钱弄出来,然后再用贷出来的钱买房,你想想,银行的贷款都到房产里,房价不升才怪。
说人话就是,房地产玩法早就变了,房价并不是刚需推高,而是信贷。
既然是信贷推房价,假如你不会玩信贷,处于被动就要吃大亏,那么问题来了,谁是信贷高手?
当然是那些有钱人,银行不会贷款给穷人的,你一穷二白,谁会傻不拉几的贷款给你?
你越有钱,资产越多,就越容易从银行贷款,毕竟可抵押的东西多嘛,银行还怕你跑路?
所以银行业务员三天两头就找这些大佬吃饭喝茶聊天唱KTV,业务员也有提成嘛。
至于穷人,哪天你跑路了,业务人员还不得自己去填坑?
这就是有钱人的逻辑,本质上就是如何获取资金购买房产,按这个思维方式基本可以将买房分为三个层次。
和打游戏差不多,普通玩家弄游戏币靠的是自己去做任务挖矿,高端点的玩家靠按键精灵同时开几个小号挖矿,更高级的玩家可以通过用游戏币或者真实的人民币收集闯关必须的稀有道具,然后到了大部分玩家都必须做这个任务的时候再出手,赚不少钱。
说人话就是,使用工具不同,就可以获得不同量的资金。
高端房产玩家,玩的就是差价,相当于对赌未来房产升值大于各种资金升值,先想办法找钱,然后一股脑门搞几套甚至几十套房子,等房价飙升后立即出手,赚差价。
中端玩家主要就是保值,不让自己手中的钱贬值,为了抗通胀保证手中的钱不掉价,所以一般都是买房子给儿子,钱多的就跑去大城市买几套。
低端玩家就是想办法攒钱弄首付,够了之后去找开发商买房子,假如攒不够,就只能考虑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
看懂了没有,这就是房产新规律,这几类人手中的钱体量是不一样的,能从银行弄到的款也不一样,思维方式和心态也不一样,对房产理解差别非常大。
例如出名的炒房团,他们手里有大把的现金,一般都是整条村里的钱都给他们操作,然后拿去贷款,还有信用卡套现,还有地下银行等等,反正用这些现金再弄几倍的钱出来,去买房子,这些钱利息高得吓人,自然不会长期拿着房子等涨价。
所以这些人一般都是在房价就要飙升的时候入场,持有几个周期,等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就卖掉。
但是后面被官方察觉了,弄了很多政策出来,加上房价暴涨周期过去,这类人渐渐就少了,所以现在这种炒房和有钱人一样,买房后放一段时间,慢慢还贷款,等着房子那天暴涨再出手。
既然长期,也就不会贷多少钱出来,而且利息不能太高,这样某种程度来说,自然就把炒房团按住了。
那现在呢?很多买房的人都是手里头有大量现金但是又不知道干啥好的人。
还有很多中产,这种人一般都在大城市居多,这类人收入高,刚需也早就解决了,每年收入都是几十万,平时也存了不少钱,这类人在等啥?
就在等着房子涨价,你想想,一套房子几百万,刚刚买房,房价就跌了,这不要命嘛。
由于工作需要认识菊厂的人,他们几年前就有几十万存款,加上两夫妻年薪收入高,都是按几十万起步,基本平时就是日常开销加小孩子支出,要做投资也没啥心思,于是就在等着房子涨价前夕入场。
这几类人综合起来,就有了这种现象出现,房产明显上涨的时候,才会突然来了一堆刚需,再来一堆富人,还有一小波炒房的,这些力量形成了推房价的大势。
那么啥时候房子会涨呢?
—2—
买房的时机
一般这种都是看政策来,例如2009年那波,四万亿大投资,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还有2015年,一年5次降准降息,各地齐齐取消限购,还有去年的营业贷。
小伙伴们发现没有,这里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银行大放水"。啥意思?不是像美帝一样直接发钱,因为这样没啥意义,反而会引起通胀。
美帝敢直接发钱靠的是全球人头顶着,所以不怕通胀,但是最近已经被反噬一波,上篇文章有解释,可以去看看。
我们这里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让一些人贷款拿钱出来,这样做不至于一下子大水漫灌,让所有的东西都升价咯。
这时候,也就是富人和炒房团出动的时候,他们就和狼群嗅到猎物气味一样,立马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
这些人一般对这些动向非常很敏感,有啥风向标都第一时间采集到。
而且三天两头就聚在一起讨论,一旦达成共识就一起倾巢出动,一窝蜂拱上去,效率和几十头猪拱几亩地白菜差不多,一下子就形成一种看起来房子真的越来越少的势。
这种拿钱方法主要就是工具的不同,普通人思维是正向的,这个思维要反过来,但是要依托工具,这个工具是啥?就是公司和信贷。
会玩的有钱人都会玩公司,有公司就意味着有了平台,用这个平台到处找钱,也就是所谓的融资,上面也说了,越有钱也越容易融资,融到资后就可以出去玩钱了。
而且这些人找到钱后就会具备了三样属性,一就是流动快,你想想,现在转账这么方便,能流动不快嘛,二就是短期性,这些钱都是贷出来的,要付出利息的,所以不能长时间拿在手中,三就是集中性,也就是刚刚所说的,几个有钱人一起喝茶聊天。
比如之前,为了微小企业或者一些手工作坊倒闭,要放贷,让他们挺过难关,刚刚不是说了,总要有个抵押物,那就是房子咯,有厂房,有房产。
于是操作空间就出现了。
有钱人可以这么干,他先想办法找钱弄到几千万,方法上头说了,也就是找亲戚朋友全村人,或者地下银行借,总之就是找钱,当然这些钱利息很重,一个月往往就有好几点。
加上手里头有几百万现金,先去买几套房子,当然,这些房子非常贵,要银行认为贵的那种,然后再用这套房去银行抵押,那钱不就贷出来了嘛。
那个房产的小伙伴就提到过,现在所谓的方便贷款不仅仅是流程简单,而且成本极低,还不会承担什么风险。
今年年初应该是近二十年来最低了,而且流程变简单,要求变低,审批时效却变快。
当然,这种游戏并不是普通人可以玩的,一个月就要几十万的流动资金顶着,就问一个普通上班族的你,能这样干?
于是就成为了,银行贷款给富人,富人推高房价,这么个循环。
炒房团原理是一样的,各路神仙都有,就是找钱方法不用一样,不少人学会计或者玩金融出身的人,手里头有几十张卡甚至上百张卡,相互流动起来,可以拿个几百万出来,主要就是打免息时间差,设置好还款,也能弄几个月的大钱出来。
—3—
为啥要限贷
按道理来说,这些都是有钱人的操作,关我们啥事情?
先说个事情,近期各大网站爆了个大新闻,就是大标题都是,炒房路被堵,热点城市已经开始排查这种违规操作的现金流。
深有9家融资担保公司进行约谈,广要求全面停下过桥贷,赎楼贷业务,就算有存量业务也不给了,意思很明显,你们这些富人做得太过分了,赶紧收手。
为啥会这样?明白这个道理之前,说个事情,有个东西就叫做看热闹。
刚刚也说了,这些富人们买房,应该叫扫房,不管怎么样,都会形成一个结果,就是房价提高,房源减少,这时候房产业的小伙伴们就开始会做事了。
人都有好奇心嘛,刚刚说过,很多中产都是观望的嘛,还有不少人攒够首付又怕明天房价跌的嘛,现在这些人又收到房产业的小伙伴们利用爱看热闹的心理宣传一波,本来淡定的心立马绷紧咯。
人都有患得患失的心理,而且最怕吃亏,眼看着房价涨了一点,自然就坐不住,赶紧也出手了,就这样,在那些富人带头作用下,形成了一波势头。
而房企呢?发现看的人流多了,房子也卖出去了,又搞一波势,说是缺稀资源,不得不提价了,就这样,几番助力下,房价放开缰绳往上跑了。
这时候又会形成对真心需要买的刚需层形成压力,再不买,拿啥去见丈母娘的文案整天又在耳边响起,生怕自己错过了,这辈子没办法筑巢引凤了,赶紧到处借钱,弄够首付,又一波房产涨价潮来袭。
等到所有的事情汇聚到一起,又被到处疯传,再不出手,又没资源了,加上各种啥啥啥容易借钱的小贷款出现,用各种办法弄钱,搞得整个社会总杠杆暴涨。
美帝次贷危机也就这样,看过大空头的人都知道,一个跳舞的女人,当然是一丝不挂的那种舞蹈,居然有5套房子,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会崩的。
还有当年的日本,一下子全完了,泡沫爆的时候,会形成雪崩。
房产领域的钱大部分都是银行业的钱,如果出现大规模暴跌,银行就会出事,银行有事情,其他领域就要跟着熄火,而这个代价,大家都已经有目共睹,直接跟国运有关的,哪里能随便搞这种高风险操作?
然后,现在小伙伴们就看到了以上的新闻。
—4—
结论
这篇文章应该是接着上一篇文章的前篇,因为有些人,心思并不真在制造业上边,而是想靠着所谓的玩金融来使小力赚快钱。
但是本来这些经营贷等初衷是为了让小伙伴们能安心生产,开足马力去趁着这一波,弄一下美帝的,结果呢,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老老实实干事情,总想着特殊的手法去操作。
而我们这边官方早就看出了这波操作,从年初开始就已经收紧了口子,不仅对个人,还对企业和房产业贷款进行限制。
从个人来讲,非常支持官方的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不炒的目的不是让小伙伴们不买,而是不让你越过自己的能力去举债购买,因为这个操作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是强项,不,应该是连这个技能点都没点过。
假如人人都因为被这种形成集中同时采购的势所带偏,必定就会发生暴涨,而发生暴涨又会形成高杠杆,这样刚需就会为买房而疯狂,疯狂起来的最后结果就是暴跌了。
普通人就算再如何有能力,和银行的一笔笔大宗贷款比起来,差的不是一倍两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就跟大象和蚂蚁比似的,如果房价再继续疯下去,非常容易出事。
今天说了比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欢就为这篇文章点个赞,谢谢。
以上,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