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勤劳致富”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

突然间“躺平”成了热词,目之所及占据了所有流量,铺天盖地,奔涌袭来。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表象之下,躺平的本质其实是阶层固化和经济问题。

此话怎讲?

刚刚改革开放时,我们都说“勤劳致富”,的的确确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赚到了钱,但前提是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是开放的,社会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阶级和圈层。

但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如今这个时代,单靠勤劳再也无法致富了。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工资的涨幅永远跟不上房价和物价的涨幅,而且社会阶层已经慢慢固化,底层孩子已经很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前几年时还有可能“寒门出贵子”,现在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清华北大最近几年的大一入学新生统计中,“寒门”子弟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而且是加速下降。

道理很简单,底层孩子从小接触到的事物和环境,跟富人孩子接触到的完全不同,他们的差距逐步拉大,很可悲的是,差距正从后天来开,变成出生时就拉开了。

小地方是人情社会,但大城市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我们达不到那个圈子而已。有熟人有关系,你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所以穷人的孩子要想实现向上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网上有句话很经典,具体怎么说的记不清了,大意是,“凭什么你十年寒窗苦读,就要得到我们三代人奋斗才得来的东西”。

这句话很现实,现在的拼的不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你背后的家庭能给你什么资源和帮助。不论是有权还是有钱,都能使你的孩子在社会上少走很多弯路,更容易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这么多,是不是这届年轻人基本无望了,回家躺平就行?也不是。

其实我们跟日本“平成废宅”和“低欲望社会”现象相比,社会结构还没有完全固化,还有机会,未来10-30年应该是最后的窗口期。但这个机会前提是你必须运用资本和金融工具,才能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说明一下,这里之所以说日本而不是欧美国家,是因为日本和我们都处于东亚文化圈,社会结构和文化属性可比性更多一点。

相信每个中国人对最近十几年来的中国楼市都印象深刻,假如2007年时你有100万存款,那你真的可以过得很舒服了,但问题是,如果你没有买房,现在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十几年的通胀率早已把这100万变成了50万,在北上深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更别说靠利息吃饭。

我们说要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只能通过购买资产实现。对于普通人来说,资产无外乎就是房子和优质的股权。

房子大家体会的很深了,这里不再过多赘述,唯一提醒大家的就是,未来只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房子才有保值增值功能,再往下的城市里,房子只能成为一种消费品。

股票这玩意存在快200年了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了,普通人可以在家里通过买入股权,分享世界上最伟大公司的发展红利,试问还有比这更好的发明创造吗?问题是很多人到现在还对买入优质股权这件事认知错位。

在“内卷”和“躺平”的大背景下,谁把握住了这些财富保值增值的机会,谁才会在整个社会仅存的一点点上升通道中脱颖而出,为自己也为家人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