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7日,贝壳研究院发布了《2021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置业特征、居住竞争力、居住负担及移民城市等角度出发,对城市人群的居住生态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
封面新闻记者从报告中获悉,继连续两年发布该类报告之后,今年贝壳研究院将城市范围扩充到35城,包括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及16个二线城市。此外,报告还采用科学计算方法,给出了“居住竞争力指数”、“居住负担指数”和“移民指数”,全面衡量城市居住的质量、难易和人口变化情况。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不仅置业年龄明显偏高,约为36.9岁,且一线城市的女性置业人群在各类城市中占比最高,已达到48.79%;置业特征方面,近半数受访者不接受长租不买,两居室小户型为主力交易户型;而分城市看,深圳作为“压力大的现代化都市”典型代表,“居住竞争力、居住负担、房价收入比”都是最高,有70%的成交房源都是外地客源,长沙则是典型的居住友好型城市,不仅居住负担最小、居住竞争力指数也比较高。
同时,贝壳研究院基于2020年城市居住竞争力指数模型,对指标维度进行了部分更新,测算出了35个城市的居住竞争力指数。
分城市级别看,一线城市居住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从区域格局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居住竞争力指数最高,成渝(成都、重庆)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福州和厦门)则紧随其后。
具体到城市本身,深圳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明显高于广州、杭州、成都、北京及上海等城市,排名居于首位,与20年排名一致;在新一线城市中,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的城市包括杭州、成都、苏州、武汉及长沙等;二线城市中,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的城市包括福州、厦门、珠海、烟台及宁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