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躺平”这个词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大火。
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对生活充满着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也是前两年流行的“丧文化”、“低欲望”等名词更通俗和直观的说法。
对于躺平这一说,引起了很多关注,更多的是引发青年一代的共鸣,网络发文很多,网民纷纷阐述自己观点。
讨论的核心都围绕一个主题,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想躺平?
1“躺平学”
躺平,这一名词的火爆是起源于“中国人口”贴吧里一个叫做“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
发帖的用户,如此介绍他的“躺平学”:
“我可以像第欧根尼一样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一样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过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不得不说,写得还挺有哲理。
这位“躺平学”大师称,自己已经两年都没有工作了,一直在玩,毫无压力。
你一定以为大师是遭人唾弃的“啃老族”,其实还真不是。
人家也是偶尔上班的,打打零工之类的,只不过工作的时间比较短,随心所欲,想上就上,想躺就躺。
一个合格的躺平学者没有什么世俗的欲望(特指物欲),连吃饭的要求都是“解决了就行”。
“每月的花销控制在两百以内,一年可以工作一到两个月”。
甚至他还办了演员证,“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去横店躺,总之就是换着方式躺,人生就是躺躺躺”。
本以为跟贴的网友里会有非常多的人反驳他的观点,认为年轻人就是要拼搏。
结果没想到,躺平的人真不少。
随后,舆论持续发酵,获得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共鸣,提出年轻人面对巨大社会压力,用“躺平”来自我保护。记得几年前,看到很多对日本的报道是这样的,但是中国国内这种丧文化,躺平的风气并不是很浓厚。但最近两年,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动不动就喊躺平
大家都背负着同样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
甚至,有人说道,“躺平”已经成为很多青年的一种人生选择。
2从“大众创业”到“躺平主义”
其实,早几年的时候,风向还不是如此。
2015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并将“双创”升格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
那两年,共享经济概念的浪潮席卷全国,一时间共享办公、孵化空间如雨后春笋各地开花。2015年上半年,资本狂热进入,创业公司遍地开花,几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各领域,新开公司数量也达到历史峰值的将近25000家。
那会儿年轻人还是非常有激情的,愿意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去闯、去拼。
钱少,加班多,都无所谓,都可以去付出。
想尽办法搞创业孵化,创业贷,家里要,能搞到钱的地方都试试。
但经过社会的反复“锤炼”后,结果是什么?
抖音里小哥哥小姐姐一个个爱马仕,兰博基尼,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再一看自己的钱包,却是越来越瘪了。
且不说创业99%的人都失败了,混职场打工,做梦要升职加薪的也大都幻灭了。
中国普通人的工资增速自2011年后便一路下滑。但与此同时,富人财富增长速度却越来越快。
这其中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近些年中国的宏观流动性越来越宽松。
国家印的钱是越来越多。在大放水中,谁能最先接到放出来的水,谁就能获益。那水怎么放呢?是通过银行借贷的形式放出来,显然普通人是很难享受到。
这些钱最终都流入了房地产,导致房价是水涨船高。
但房子这东西,是我们普通年轻人够得着的资产吗?只有那些富人才能手握房产这种资源,所以普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越来越有钱,而自己却被动变穷了,等到大家都争着买房的时候,发现房价已经到完全买不起的程度。
发现逼着自己再做所谓的努力和奋斗显得幼稚可笑,奉献出时间、健康和精力的工作,却不知道最终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呜呼哀哉一番,直接躺了。
3现代社会的“非暴力不合作”
那现在年轻人的躺平是真的都躺在家里吗?
其实不然,年轻人所谓的“躺平”大多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
所谓“非暴力不合作”是最早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
是以非暴力手段进行反抗,让对方无法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力量。
体现在当代职场年轻人身上,就是上班混日子,不做“奋斗逼”。
现在,摸鱼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各种套路是层出不穷。
反正就是一个指导思想,你们谁爱奋斗奋斗,我是不为社会奉献终生了。
高房价,贵医疗和娶不起老婆,生不起娃,也养不了老的五指山,已经牢牢的压在了当代年轻人的头上。再加上现在互联网信息也多,你加班累的要死,以为这是个别现象,熬一熬,跳个槽也能出头。
结果上网一看,跟你同龄的人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但是那些明星动辄片酬上亿,随便就是牛排、大house。
这感觉就像是人家高速列车上吃龙虾鲍鱼,你在秋风萧瑟里啃着两个破包子。
最可气的是,他们在你面前吃不说,还吧唧嘴。
你一抱怨,媒体就给你灌鸡汤,关键是不同的媒体人汤的配料还不一样。
2019年,倪鹏飞说,房价过低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2020年,胡必亮说,给非洲留学生每人一年10万,太少了。
2021年,白岩松又说,年轻人不努力,难道指望的是房价很低,工作随便找,喜欢的女孩一追就同意?不会吧?
字里行间就一个中心思想,贱人就是矫情,给你们和谐盛世,何不食肉糜?
早两年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蛋糕是越做越大,市场也处于“增量竞争”的状态,不断有新的岗位创造出来,造富神话一个接着一个,找工作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现在,蛋糕是没以前做的快了,甚至很难再做大,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奋斗获得的劳动报酬,被越来越高的房价甩到后面,准点下班也变成很奢侈的一件事,
网络上勾了芡的鸡汤,喝一碗不饱,这吨吨吨喝几年,再傻也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物价飞涨、房价飞涨,追是铁定追不上了;索性欲望是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满足。
房子买不起,可以买一碗臭豆腐;婚纱照没人拍,还有手机前置摄像头。当肚子填饱的时候,发现原来人生不过是这么回事,要的少点就可以不那么痛苦。
等到眼耳口鼻舌身意,六根清净,估计离佛祖也更进一步了。
但是现代社会所有的道观、寺庙门槛也高了,都是硕士起步。这坐着吃空饷的好事,肯定轮不到一般人,于是躺平就成了最后归宿。
然而,对于年轻人躺平这件事各大媒体也是口诛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