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5月26日,四川的七普人口数据正式公布,一举刷新外界想象:
成都常住人口正式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78万人。
与2010年六普相比,成都的十年常住人口数增量,在扣除了并入的简阳后,依然达到惊人的582万人,年均增长接近60万人。
同时,成都也成为北京、上海、重庆之后,第4个晋级两千万人口阵营的超级城市。
01
先来看下四川的人口增长情况。
到2020年,四川全省常住人口共8367.5万人,和六普时的8041.8万人相比,常住人口共增加325.7万人,增长4.05%,年平均增长率为0.4%。
成都以外,其他城市都在600万人以下,人口规模的马太效应相当明显。其中500万人至6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2个,分别是南充(560.76万人)和达州(538.54万人)。
来源:四川统计局
增量方面,成都、凉山州、绵阳、宜宾、广安、泸州、甘孜州、眉山8个市(州)常住人口增加。当然,最多的凉山州十年增量也才32.56万人,和成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而内江、巴中和南充,这十年时间人口不增反降,且降幅都在50万人以上。
结合各项数据看,很明显,四川的人口,在大量地向省会成都集中。受此影响,成都人口总量的全省占比从18.8%提升到25.02%,聚集了四川四分之一的人口。
放眼全国,像成都、西安这样,省会的人口首位度达到25%的省份并不多。以武汉为例,武汉算得上是强省会城市,2020年经济首位度为35.9%,但人口首位度只有21%左右。
来源:国民经略
所以,成都如此高的人口占比,还是相当惊人的。由此也显示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成都几乎具备着面向省内人口独一档的巨大虹吸能力。
当然,巨大的人口规模,高速的增长势头,一方面是人口吸引力的证明,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强省会“吸血”的争议。
对此,西部菌还是那个观点,在内陆地区,强省会是一种相对最现实的选择。而对四川和成都来说,强省会的正面作用可以两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2000年到2010年,四川的常住人口减少288万人,劳动力大量外流;但2010年到2020年,四川告别负增长,常住人口增加325.7万人。
这个人口增长转负为正的过程,恰恰是和强省会加持下成都的崛起相伴随的。如果没有成都的崛起或者说虹吸,劳动力依然会外流,而成都的存在,将大量劳动力留在了省内。
其次,七普时四川的跨省流入人口为259万人,十年来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46.1万人,大量的外省人口流入,跟成都的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2020年,成都的经济首位度为36.5%,相比来看,人口占比并没有那么夸张。所以,评价强省会效应还是得综合看待。
02
成都这次的数据,只是让很多人倍感吃惊,不仅仅是因为两千万的规模相当庞大,更是因为在过去几年来,成都的抽样人口增长数据,其实并不算太惊艳。
以2019年为例,成都的常住人口为1658.1万人,比前一年增长25.1万人。虽然增量在全国可以排第6位,但跟杭州、深圳、广州的40万人+有明显差距,增幅排名则更低一些。
来源:国民经略
但从七普数据看,成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吸引力,都被严重低估了。
其中,十年增长582万人,累计增量在全国仅次于两大一线城市深圳(713.65万人)和广州(597.58万人),超过重庆、西安。十年增幅为38.49%,在全国也是位居第一阵营。
毫不夸张地说,过去十年,成都具备了媲美一线城市的人口活力。而人口本身是支撑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成都现在远低于北上深的房价水平,间接说明了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和效果。
按照2019年的抽样数据,天津和广州的常住人口都在1500万人+,和成都相差不大。
而七普修正之后,成都晋级两千万人口阵营,相对于广州(1867.66万人)、天津(1386.6万人)以及深圳(1756.01万人)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换句话说,成都全国人口第四城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接下来几年很难被撼动。
来源:时代周报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年底,随着多线齐发,成都锁定地铁第四城的位置。成都的地铁建设和人口规模排名的呼应,也说明这座城市的规模体量之庞大。
不过要看到的是,成都人口比预想中提前突破两千万大关,这意味着,对城市规模扩张要有更加提前的预判。
按照最新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5年,成都的常住人口规模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十多年,将只剩下两百万人出头的规划增长空间。
那么,接下来成都的人口规划是否会进一步调整?如果不调整,按照现在的增长趋势,未来成都很可能会对人口流入采取一些限制手段。刚刚收紧落户条件的深圳,便是一个参照。
来源:网络
另外,此前发布的《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5年)》提到:
成都东部新城作为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35年,规划总人口385万,城市常住人口265万;2070年,规划总人口800万,城市常住人口740万。
这一愿景目标,不少网友此前并不看好。但就目前成都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随着成都东进、成渝相向发展的力度加大,未来在成都东部完全可能诞生一座较大型的城市。
03
随着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公布七普数据,重点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增长情况,已经基本揭晓。
已揭晓的城市中,过去十年来,人口增量超过300万人的城市,一共有8个,分别是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
增幅超过40%的城市,一共有10个,分别是深圳、珠海、西安、广州、厦门、郑州、银川、长沙、中山、海口。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最大的变化在于,不仅两千万人口城市再添新员,千万人口城市的排名和名单,都发生了一些洗牌。
比如今天湖北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的常住人口达到1232.65万人,十年增长254.11万人。这个数据和成都甚至西安相比,还是有些黯然失色的。
当然,2020年七普时,武汉经历了黑天鹅,情况比较特殊,常住人口的减少有一定的意外因素。
不过以七普为节点,十年增长397.41万人的郑州,以1260.06万人的人口规模,以微弱领先优势正式反超武汉,拿下“中部人口第一城”的宝座。
千万人口城市名单也实现了扩容,青岛、长沙、东莞首次入围,南阳则退出。剩下的最大悬念在于,哈尔滨是否也会退出千万人口阵营?
另外,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计算,合肥正式晋级特大城市。
而合肥、郑州,包括成都的人口增长情况说明,在中心城市效应逐渐突出的背景下,人口向省会集中,是大势所趋。
反过来说,随着落户门槛普遍降低,以及人口价值提升,强省会战略,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