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号地产
作者: 海哥
一号说:
原来小丑竟是你自己!
日前,海哥发布的质疑金科股份土储问题的稿件(详见《盘家底|金科年报里的“心机表”》一文),果然又引起了资本圈的关注,许多持有金科债的基金经理向金科股份方面询问;也有多位基金经理与海哥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图:本来想用插画师白茶的“此处有图胜无图“,但没有得到授权,姑且用下面这张意思一下)▼
与此同时,金科股份方面向债市的投资者做了一份回复,恰好被海哥看到了。
回复分了四个部分,海哥觉得有必要也进行一下回应,特别是回复的主体部分,该驳斥的驳斥,对该系列后面文章也等于提前做个解释。当然,文章有瑕疵的或错误的,海哥也会认。
01
金科方面回应一:引用数据口径的错误,计容建筑面积与总建筑面积的定义差异,文章中简单的用“上年末总建筑面积+新增计容建筑面积-销售总建筑面积”来推算公司当年的剩余总可售建筑面积是非常不严谨的行为,实际新增总建筑面积要大于总计容面积;
以2020年新增土储为例:2019年末,期末总建筑面积(全口径)6,690.93万平米,当年新增计容建筑面积2,364万平米(另有约290万方非计容面积,同时剔除部分不可售面积),当年销售面积2,240万平米,合计为7113万平米(另有部分项目调规增损容等影响),与披露数据一致。
海哥方面驳斥:的确,我用的是“上年末土储面积+新增土储面积-销售面积”来推算公司当年的剩余的土储,这里三个面积实际分别对应了土储面积(但这个口径从金科股份的年报来看,每一年不一样,2011年至2013年是总建筑面积,2014年至2016年是计容可建面积,2016-2020年是可售面积)、计容面积、计容面积,干过房地产的都知道计容面积与总建筑面积相差不会太多,总建筑面积一般是包含了计容面积和地下面积,地下面积主要是人防工程面积,这个在整个总建筑面积中的占比很小,一般在2%-3%之间,如果是高层的话,整体一般也不会超过5%;
所以采用上述数值计算的准确率起码在95%以上。因此海哥在表格中,对总土储各个年份的性质都做了特别描述。
但对土储的描述用可售面积的话,与总建筑面积、计容面积有本质的不同了。
可售面积即为这些土储的面积是可出售的,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转化售卖的货值。而以往的“建筑总面积”的土储或“计容总面积”的土储,往往是包含了已售未结转的面积+可售资源面积,也就是说,不管已经卖了的还是没卖的,只要是没交付的,都算在土储里面,这也是当前许多房企的土储算法。
所以说,年度总土储如是计容面积或总建筑面积口径的话,往往是大于可售面积的,而且是大大的大于。
(图:金科股份近十年土储与销售口径统计,红色区块为异常区域,销售面积、新增土储为计容全口径数据,一号地产制表)▼
金科在对年终总土储的描述上就很标新立异了,比如2011年至2013年是总建筑面积,2014年至2016年是计容可建面积,2017-2020年是可售面积。
这就成了海哥重点的关注对象,所以在表格的异常区用红色区块标注了出来。我们不妨用简单的数学来计算:
2016年总土储1846万方(计容面积)+新增土储1245万方(计容面积)-843万方(计容面积,也有人说销售面积是总建面积,车位也算到销售里面去,你可以问问金科,非计容的车位他们敢不敢卖,有没有产证)=2248万方(计容面积)
也就是说,即使按照计容面积测算,2017年底的计容面积也才2248万方,但在2017年年报中,直接变成了可售面积3300万方。
想问一下金科股份,就算这些计容面积都还没卖出去,都转化成了可售货值,怎么就突然变成了3300万方?其中1100万方的可售面积差值哪里来的?
同样的,2019年、2020年,就算三个面积我们统一算他计容面积,那么2019年的总土储就应该是:4100-1905+3323=5518万方,与6690万方相差了1180万方;
即便考虑到所谓计容面积与总建筑面积的差值,两者能相差21.4%吗?如果金科的总建面中有超五分之一的面积都是不计容、不可售的地下面积,你们还要不要赚钱了?
2020年的差值也在近500万方,如果说当年拿下2364万方计容土地的同时,这些项目有近500万方的非计容面积(主要为地下面积),你们是造房子还是挖防空洞?这些建安成本你们消化得了吗?
更关键的一点,2017年至2020年,年底的土储标注的都是“总可售面积”!
可笑的是,金科股份对外的回应说:“以2020年新增土储为例:2019年末,期末总建筑面积(全口径)6,690.93万平米,当年新增计容建筑面积2,364万平米(另有约290万方非计容面积,同时剔除部分不可售面积),当年销售面积2,240万平米,合计为7113万平米(另有部分项目调规增损容等影响),与披露数据一致。”
我把金科2019年的年报第12页关于土储表述贴了上来,公告明确表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可售面积近6700万平方米”。
请注意,是“总可售面积”,而非其对外辩称的“期末总建筑面积(全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