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袁老千古!可为何左先生去世争议这么大?

(后图是我纪念文章的评论区)

几天来的情绪,实在复杂。“国士无双,袁老千古”固然是中国社会普遍共识,但与之相形成强烈反差,我常年所从事的行业里,凡知情者无不尊敬、纪念的左先生去世,却引来大量争议,这多少让人郁闷。

还好,左先生估计也无太高预期。昨天房互君发的老左语录里面,有这么段:

“我对太好没有什么期盼,我这人要求低。我主要觉得,这是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或者宿命,要去解决中国基础产品的基本品质问题。能做到这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已经对得起我们这代人了。”

所谓“基础产品的基本品质”,所谓“对太好没有期盼什么”,大概就是对有争议的人说:“你们继续争吧,我老左问心无愧,做了这辈子该做的!”

因而,笔者也没兴趣继续掺和这场争论。我只想谈谈与之相关的问题。

一、中间人垄断的到底是什么?

你知道隔壁的张老头在卖房子,能不能做房产中介?显然不能。中介的本质是信息服务,这个信息,至少有三个同样重要的维度:

(1)产品信息,例如房型、面积、容积率;

(2)供应信息,例如预期、报价、付款周期;

(3)状态更新,例如出售与否、报价变化、看房条件;

在这三个维度的掌握基础上,还要追求一个房源渗透率,也就是单一小区内部的在售房源,你掌握多少?你只掌握一个房源?那客户还不如在小区大门自己贴条子。

简言之,一个房产中介公司的信息完整度=房源渗透率单个房源信息的三维度掌握度。

中介公司卡位占据的门店位置、中介之间交换的房源信息(兑盘),中介伪装为买家在网上搜索的房东房源,都是在增加房源渗透率。在具体的房源信息维度上:例如链家楼盘字典,是产品信息维度的基础工作。又例如中介在沟通、谈判中,不断打探的房东底价,位于供应信息维度(一个房东会让几个人知道自己底价)。再例如,中介不断打给房东的电话,是状态更新维度的工作。

当一家中介公司能够持续的维持区域内较高的信息完整度,它的信息优势就是巨大的。所谓房产中介公司的市场垄断的基础,就是这个信息完整度。

二、如何打破中介的信息垄断?

列宁说过:“凡是垄断,必然腐败”。左先生被尊敬和纪念的,是他在信息完整度上的贡献。左先生被人荒谬诟病的地方,是整个中介行业目前的价值基础,就在对这些信息的产权保护和垄断上。(代表行业的那个人,代表行业被骂,实为全体从业者之耻。)

只要中介公司采用工业化思路,通过大量重复的基础工作,对这个信息基础进行完善和更新;只要中介公司需要建立信息完整度的优势,中介公司就需要更大的规模,付出必会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的大规模协作协调而产生的管理成本。

只要这个小区的在售房源情况,被一家企业相对较好掌握形成较大优势,那么资本的本质就会从中获取更多利益,资本市场也会预期这样的利益。

只要单一门店在单一区域的信息优势较大,那么门店里的中介个人就有不当得利的冲动和条件——即使企业对此进行治理,也会额外增加不少费用——这恐怕也是链家在北京中介费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线城市,因为社会网络构成不同、资本化程度不够,往往很难支撑这样的规模效应,因而难以形成信息垄断。

那么,在一、二线城市,有否可能打破这种大型中介公司对信息的垄断呢?当然有,至少有两条路:

其一,大型中介公司主动进行创新,将垄断的房源信息变为“俱乐部商品”,主动颠覆自身的商业模式。

中介费服务模式是按单付费,但中介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其实是信息库,购房者是在100个在售房源里面看20个,最后买1个,在最后交易之后,再一次性收取中介费,目前来看,就显然已经不太合理了。

一方面,中间人的带看撮合过程的被违约风险极高,这会促使中间人急于导向成交,而非帮助双方优选;另一方面,交易时候一次性取费,会导致单个交易环节的回报率过高,买卖双方感觉十分不公平(注意,行为经济学已经证明,人类合作的基础是公平);再者,交易环节收费,会导致主导交易的中介个人有很高的投机收益(也就是私单);再再者,交易环节收费,会给一些投机主义的商业模式以空间,例如几乎只是提供交易服务的某些所谓房互平台。

为什么大型中介公司必须局限自己的商业模式呢?开市客(Costco)水平的创新是否有可能呢?如果可以按照:周期(例如按月)基础服务费+成交低廉服务费,显然能够降低中介费的比例,并且通过服务上溢值来增长单个客户的拥有更长的消费总值、并且形成品牌忠诚?

其二,房地产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用“众包”的方式进行维护,将垄断的房源信息变成“公共品”。

中介的信源来自房东,房东更新状态显然比中介每天打电话更方便。中介与房东之间的流程充满冗余量,一个优质房源的业主,往往是不敢把电话号码交给中介公司——这里有充足的空间,留给房地产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

只有妥善整合房东、租客、物业等相关方的相关动机,并且预防相关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例如中间人假冒买方获取信息),就有可能建立媲美中介公司的信息库。

总之,我想借此说明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咱们仍需努力!如果要让从业者有尊严,不至于死后引发争议,那么房地产流通领域、房地产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就应更加勇于创新、更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共勉!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