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左晖先生评价有争议,我来说两句公道话

昨日左晖先生离世,我发布了前天的相关笔记,予以纪念。

今日,偶然翻看各媒体平台和知乎评价,虽然人死为大,但评价褒贬不一,有些文字还很不客气(例如水库的那篇)。其实褒贬不一在情理之中,之前笔记也略述一二。但之所以称为“笔记”,也就自己能懂,读者未必能懂,因此今日专门谈谈。

我的三个看法为:

一、左晖先生值得尊敬

1.1 他尝试解决的问题和他塑造的解决方案,显然比链家网发布之前的行业情形更好。如果没有链家、贝壳的存在,房产中介行业的口碑会比现在差很多(虽然对大众而言,现在也未必全持正面评价)。

1.2 如果没有链家、贝壳存在,交易双方明面上不会承担2.7%这么高的中间费,但实质上,交易双方将承担远远高于2.7%的隐性交易成本。

区别在于,一个是明摆着的中间费;另一个隐性的交易成本,可能是中介方私下合谋购房者从售房者获利、也可能是中介方私下合谋售房者从购房者处获利,还可能是中间人之间合作瓜分巨额的差价(还记得那个“吃差价”时代么?)。显然,明摆着涨的费用,总比暗搓搓宰你更好。

不难推断,如果作为炒房族之类高频房产交易者,成为合谋方的概率更高。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水库论坛的那篇评价。

二、虽然贝壳上市了,但房产中介行业的改造远未完成。

有文章说,贝壳上市了,左晖对得起投资人。这个评价比较客观,但单就房产中介的改造进程来看,目前的贝壳、链家还未彻底解决客户和员工的窘境。

2.1 对于行业而言,并未完成对中介这个职业的正面改造。

贝壳链家显然增长了房产中间人的平均工作年限,例如从平均半年到目前的平均1年多~2年(来源忘了)。劳动者是用脚投票的,贝壳链家的努力,对房产中介这个职业的地位而言,是有一定提升的。

但如果一家制造业的工厂,平均员工工作年限在2年以内,你能相信它是一所值得你参与其中的工厂么?你要知道,如果是在美国,从事中介行业的,往往是年龄大、人脉广、根基深的老油条。房产中介这门正经职业有极强的社区属性,认熟不认生,应该年龄越长越有先发优势,留存率应该很高才对。

当你走进任何一间中介门店,如果发现员工依然青春靓丽,你就应该知道这个行业可能还是有点不正常。

2.2 对于市场而言,并未提供性价比得到充分认可的中间人服务。

中间人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买卖双方的机会成本节约,节约的机会成本越高,中介费的理论合法性更强。链家通过ACN的分工,向双方提供了基础的信息服务,这恐怕只是整个价值架构的一部分。

通过各方面的评论看来,链家的2.7%饱受诟病。而在美国,存在中介费高于3%的超级中介。豪宅业主愿意将房产独家委托给能够大量节省自己时间、精力的成熟中间人,并愿意为此支付相对2.7%更高的费用。

所以,链家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让渡,可能还支撑不到2.7%。这也许更多基于其他因素,例如,北京区域,房源渗透率较高的链家有其市场位势。对于资本方而言,要维持贝壳系方案的财报,同时维持整个解决方案成本并不低的运营成本,需要这个费率。

三、难而正确的事,虽值得尊敬。但正确路径,并非只有一条。

否则哪里有创新呢?

贝壳链家的ACN机制,简单理解,就是按照流水线工人的方式,让贝系中介有质量的制造中间人所理应提供的信息。按照IBM咨询所能提供的能力而言,毫无疑问,这套方案也是较为优化的。

但制造中间人高质量信息的方案,却未必只有这一条,这一条也未必最好。难道制造高质量供求信息,只能是中间人呢?有没有可能让更多的相关方深度参与呢?如何激励交易双方按照更高的质量提供信息呢?

另一方面,这些大量的、细碎的中间人信息工作,必须要链家聘请大学生、从资本市场获取大量资金,才能完成好么?有没有可能上了年纪的,热心负责的、正直的街道大妈、大叔,性格淳朴的、学历却不够大学的青年,能够深度参与其中,并且提供更为差异化、更优质的、但更低廉的中间人服务?

这些问题,可能是我们在试图理解关于左晖的争议评价,所能够想到的问题。只能说,人民群众或许对左晖先生有更高的预期吧。

但无论如何,对于勇于尝试自身思路的实干家,为行业带来真正改变的理想主义者,我们写文章纪念他,是应该的。

左晖先生对于正确方向的坚持,对于行业里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负面因素的革命性颠覆,毫无疑问,也是值得每个人尊敬和纪念。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