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财经 陈雪梅 发自北京
“有人说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你怎么看?”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完全违背了货币的常识。”
到底谁是因,谁是果?
近期,有网友就“房价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一说,在自媒体平台上向财经专栏作家、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陈思进发出提问。
陈思进在相关论坛发表《有人说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你怎么看?》一文,对上述疑问做出解答。
陈思进表示,“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的说法的背景其实这样的:由于中国央行超额发行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没地方去,所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流进了房市,造成全国房价节节高升。有人认为,要不是房价吸收了这么多人民币,我们的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而万一楼市崩溃,资金大幅出逃,就会造成洪水滔天,万劫不复。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完全违背了货币的常识。”陈思进直言。
在此之前,陈思进就曾用货币的“乘数效应”驳斥了“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这个说法。
他表示,“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这个概念的核心是“银行是金融中介,用存款制造贷款”。但实际上,这些年从学术界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的实践操作上来看,这个概念开始受到挑战,人们开始认为,实际上是贷款制造了存款。
绝大多数人买房的时候都是要贷款的。
陈思进举例表示:如你想买一套1000万元的房子,首付200万元,剩下800万元需要贷款,当你去借贷800万元的时候,实际上你和银行瞬间一起创造了800万元的货币出来!
“真正的蓄水池是水灌进来之后,如果你不让水再流出去了”,陈思进表示,这才叫“蓄水”。
但是,房地产不一样。
房地产商开发了房子,消费者拿钱去买,钱转账给地产商之后,它并非存在账户上不动。他会用这些钱继续买地,买建筑材料,给工人支付工资,拿去买跑车、游艇,甚至私人飞机……
陈思进认为,这些钱又以各种方式流回到了社会上,谈不上房子是钱的蓄水池。
“大家都想要房子,都觉得房价要涨,于是都拼命贷款去买房,而贷款的过程中货币被创造了出来,又回流到了经济体系里”。
简而言之,陈思进认为:当今信用货币世界之中,money is debt,钱就是债,债就是钱,市场里流动的大部分钱,其实都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狭义的货币和“钱”,而是信贷或者债务。
因此,陈思进认为,“房价是货币的蓄水池”说法是不对的。
他认为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不断增长的房价,以及老百姓对房子的执着需求,是创造钱的发动机,它们是不断相互强化的正反馈过程。他认为,长久过热的楼市,恰好是超发货币的主因之一。
归根结底,提出“房子是钱的蓄水池”这一说法的人,将其逻辑弄反了,没有真正将“货币超发”的原因弄清楚。其实,货币超发是因为房价不断增长、老百姓对房子的执着需求造成楼市过热而引起的。
但,话说回来,谁不想要个家呢?“哪怕是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