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黄昏已到,被念叨了几年“光明不再”的泛海控股(000046.SZ),终究还是到了被拍卖抵债的地步。
5月17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近日通过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查询获悉,其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将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6月14日10时至2021年6月15日10时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获悉,本次拍卖标的物为中国泛海持有的泛海控股2.94亿股股份,占泛海控股股份总数的5.66%,该股份已被冻结。拍卖分为五笔,每笔拍卖标的物均为泛海控股股份5880万股,分别占泛海控股股份总数的1.13%。
尽管公告强调此次司法拍卖事项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无直接影响,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但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解决泛海控股的债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该等拍卖原因为司法裁定,一般而言,公司资不抵债之时,便会有相关债权人到法院起诉,而法院会裁定以拍卖公司股份等方式进行抵债。不过,泛海控股未在公告中披露更为具体的事由。
不难联想到,自今年以来,泛海控股连连遭遇的追债行径。2月,泛海控股武汉公司被中英益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追讨13亿元债权。后于4月,因未清偿完20亿元融资款,泛海控股武汉公司名下两地块被查封。
屋漏偏逢连夜雨,掌控泛海系三十多年的背后大佬“卢志强”,或许也始料不及。曾经的一路高歌、风光无限,换来的只是在时代更迭变化中坠落神坛。
尽力弥补之措
事实上,早于4月20日,泛海控股公告称,经向中国泛海问询,其所持泛海控股部分股份被冻结系因债务纠纷,债权人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冻结了其所持有的8.0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46%,占所持股份比例的22.57%。
当时称尚未收到法院相关冻结文书材料,但冻结起始日为今年4月14日,一环扣一环。
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泛海控股股份37.01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1.23%。
加之此次最新披露的质押数据——上述股份累计质押35.23亿股,占泛海控股股份总数67.80%;而被拍卖的2.94亿股,已被冻结,占总股份数5.66%。
以此计算,中国泛海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已超过80%。据称,控股股东质押或冻结比例过高会引发控制权转移和再融资风险,控股股东的风险有可能传导至上市公司。
泛海控股的资金风险较大,这是摆上台面的事实了。在去年巨亏46亿元之后,关于泛海控股资金问题的讨论不断发酵。根据2020年报显示,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6亿,同比增长12.2%;实现归母净利润-46.2亿,上年同期为10.9亿元,转盈为亏。
在2020年报中,泛海控股将其解释为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外部环境因素剧烈冲击,以及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的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而且该等亏损亦有持续之势。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1亿,同比增长165.9%;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上年同期为-1.2亿,亏损幅度扩大。
公司强调,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售部分地块、民生证券引入战投,使得净利润实现增长,但财务费用上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等,使得公司整体上仍旧亏损。
确实,自2020年开始,泛海控股做了不少工作以期缓解债务压力。其中包括金融子公司引战投,控股子公司民生证券增资引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完成25亿元增资扩股的阶段性目标后,又成功落实上海国资等投资者入股事宜。
此外,旗下民生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