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997.47平方公里的土地容纳着超过2000万人的奋斗,长达40多年的人口大迁移中,成功完成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到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化,实现改革开放的初衷和使命。深圳常住人口数量从1979年的31.41万增加到2019年的1343.88万(2020数据尚未公布),40年间增长约42倍。而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GDP涨了近1.4万倍,到2020年的GDP超过2.76万亿元。40多年漫长、巨量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不断交织,互相作用。
人口与产业的互相促进
1990至1999年,深圳平均每年GDP增速在15%以上,2000至2009年平均每年GDP增速也在13%以上,2011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GDP增速维持在8%以上。
而1990年至1999年,深圳常住人口从167.78万人增长至632.56万人,平均每年增长46.5万人;2000年至2009年,深圳常住人口从701.24万增长至995.0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9.4万人;2011年至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从1046.74万人增长至1343.8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9.7万人。
从这几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1990至1999年,深圳GDP年均增速最高的时候,也是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时候。也就是说,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吸引着人口的大量涌入;而人口涌入带来的人口红利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18年,深圳GDP第一次反超香港,比香港多221亿元,从此深圳正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成为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这一年,深圳的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300万大关,达到1302.66万人。
人口政策的演变
人口政策从来都不是单一进行,而是与全国的人口规划、城市产业调整升级、经济的发展需要,及公共资源服务的配给密切相关。
比如,深圳也曾实施过“收紧式”人口政策。2005年的8月,深圳出台实施《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深圳市暂住人口证件和居住管理办法》、《深圳市暂住人口就业管理办法》、《深圳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简称“1+5”文件)。这是深圳建市25年来第一套完整的人口政策,主要是为遏制暂住人口过快增长,减轻就医就业治安社保等社会矛盾压力。
不可否认,“1+5”系列政策出台后,深圳户籍人口规模得到控制,但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一直饱受争议,户籍人口收紧调控的趋势在10年后打破。
2016年8月,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这也被视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争夺战”的一个标志。此后,深圳户籍人口迅猛增长,至2020年末,全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587.4万,较2015年增长217.8万,增长58.9%。
在专家看来,随着深圳发展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强调人口与产业、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深圳人口政策急需谋划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力量,而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创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
统筹:南都记者 张小玲
数据梳理及分析:南都记者 张小玲 王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