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城市,桥梁众多。发达地区,高架纵横。
传统桥梁、高架桥,实用归实用,但是桥下空间往往是城市的“死角”,有的垃圾乱堆乱放,有的杂草丛生有碍观瞻。如何让这些城市的“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各地都有一些探索和做法。比如,无锡市利用桥洞开设“桥洞咖啡馆”;常州市则在桥洞设置“激光灯”,利用灯光在桥洞上或地面上打出图案或标语。
2021年5月4日,《宁波日报》第2版刊发了一篇新闻,标题为:“让‘死角’也拥有色彩 鄞州区创新打造 桥下空间木趣景观带”。
新闻说,澄浪桥(永达路和江东南路交叉口)的桥下空间一改往日乱毛毛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新铺设的“彩绘图案”,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中心拿这里作为试点,把那些条件不是很理想的桥下空间,“创新利用废弃木屑、彩色树皮,再辅以麦冬点缀,因地制宜‘绘制’各种图案,打造别具一格的木趣空间。”
那些条件好的桥下空间,作什么用途呢?改造为体育公园、停车场、仓库等。像澄浪桥这里的桥下空间,实在过于低矮狭小,不具备改造和利用条件。如果种植传统绿化植物的话,“桥下空间光照、雨水不足,绿化养护成本高、反复补种收效甚微,不仅观感不佳,还极易成为脏乱差或流浪汉聚集地块。”鄞州区园林部门将其打造为别具一格的木趣空间,既解决了桥下空间灌木生长不良问题、丰富了城市景观,也拓宽了废弃物品利用渠道。真是一举多得。
网络图片,一般人往往忽略桥下空间
我们常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像这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开动脑筋,大胆放手,让一线的群众因地制宜想办法,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鄞州区打造的这个“木趣空间”,使用的是废弃木屑、彩色树皮,这种做法,恐怕是坐在书斋里的“专家”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鄞州区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结束后,这一做法有望逐步向存在类似需求的区域拓展,丰富桥下空间的美化利用方式。”
试想一下,过不了多久,漫步在宁波街头路角,以往的“死角”全部变成了“彩图”,那将是一副多么美好的画面。
小小创意,木趣空间,真是大大趣味。鄞州园林人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