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拿到数据,之所以特地选择在青年节这一天发表评论,或是对楼市“走出2021年成长势头”的阳春祝愿。
一、数据陡峭里,沉下心来看动向
据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监控的数据显示:2021年04月, 上海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17.34万平方米, 环比上月下跌19.48%, 比去年同期水平上涨40.52%; 成交均价为38864元/平方米, 环比上月下跌9.55%, 比去年同期水平下跌21.15%。 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76.65万平方米, 环比上月下跌30.49%, 比去年同期水平上涨25.17%; 成交均价为50282元/平方米, 环比上月下跌2.00%, 比去年同期水平下跌15.16%。
“别紧张”,数据里面找线索:
1、相比较去年四月“逐步开始全面复工复产”的特殊背景,今年四月的上海楼市“同比大增但环比大跌”也就可以理解:同比是打了时间差,今年的途中跑赢了去年的起跑;环比是春节后第一波去年底的惯性成交之后的“稍息”,至于价格的上下波动,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衙门,没什么参考性。
2、供应放量了,其中住宅又是“供中之重”:04月全市商品房新增供应量为117.8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为89.54万平方米。供应放量可以看做是(1)去年的“余额已不足请充值”(2)开发商赶在五一小长假之前拿证上市的态度(3)忌惮五月的上海第一次集中供地,去化存量的愿望迫切。
3、代表市场态度的成交板块和个案的排行榜,“外环外低价盘”一统天下,甚至没有一个“上海均价线(5.5万/㎡)以上”的出现,这是中高价盘的疲弱,还是刚需信心的夯实,各有说法,但是以价(才能)换量的迹象浓重,中高价盘虽然可以押注于“限价导致一二手倒挂”带来的机遇,但也不得不警惕。
4、商办没什么好说的(甚至图表都可以不放了),核心看法就一个:从曾经的(和住宅价格相比)70%一路下滑,甚至部分市中心楼盘的商办单价已经降为社区的30%,可见“市中心住宅保值,市中心商铺——也就是个面子!”
二、相比数据的枯燥,四月的楼市故事很精彩!
(一)上海的第一波集中供地要来了。
定于5月下旬的上海集中供地已经摊开牌面,不仅公示了地块数量、位置和属性,连游戏规则也公布了!
有别于其他城市,上海将推行房价地价联动基础上的限价竞价——
一是设置地价涨停板,最高报价被限定在起拍价格之上10%:如果低于中止价(这种概率很小),价高者得;如果高于中止价,接着进入一次性书面报价。
二是书面报价的“钱多不管用”:书面报价不得超过最高报价,并以最接近一次书面报价平均价的原则,确定竞得人。即在规定的起拍价(比如10亿)和最高价(限价11亿)之间,各方(有一家算一家)地进行报价,不管报高报低,最终得出一个平均价,以最接近平均价为准中标!
三是推出“同一申请人”概念,联合拿地的上三路、找多家单位围标的下三路,统统不灵了。
(二)开发商筛选购房者的花招层出不穷。
因为之前出台了“认筹超过(推盘量)130%的项目需要启动积分制、顺序摇号、限售五年”等措施,开发商从曾经“为了营造楼盘热销而假筹、买筹、死筹大行其道”到如今务实得恨不能“每一套房子在开盘前就提前落位完毕”,所以出现了诸如销售推荐竞品、劝退购房者、私密认购、全款认筹甚至全款接待等等应对怪相,虽然有关部门屯于购房者举报也有查处、也有公示、也有出台对应政策,但想必这管理部门和开发商、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两两背靠背的猫捉老鼠游戏,还将继续下去。
四月上海楼市,没有延续三月的成交势头,但“就此沉沦”的概率很小,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蓄势五月成交、观望集中供地”等双重考量之下的权衡和稍息,当然五一小长假的数据,对五月乃至上半年的见微知著战略功能明显,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