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进行了一组测算,表示2019年中国住房市值达到了339万亿元,而到2020年年底,我国GDP总值累计才刚突破100万亿元,数据中的住房市值相当于GDP的343%。
面对这一庞大数据,我觉得并不意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有房才有家,大家买房的需求是存在的,而在经历过炒房时代后,原先只把房子用于居住的人也发现了房子的增值价值,一起疯狂囤房炒房,才导致房价一路飞涨,虽然国家及时利用密集调控稳定楼市乱象,但是楼市泡沫已经形成,想要完全击破不可能,因为房地产的密集性影响,房价回归真实面貌后,很多行业将面临巨大亏损,放出款项的金融机构也难逃损失。加上普通人手中有钱,不敢在其他方面投资,买房似乎仍然是多数人投资获益的最佳选择。
针对大家把钱都交给房子上的这一现状,央行副行长李波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表示,我国现在的居民储蓄大量集中于银行账户和房地产上,这不够健康,应当将一部分储蓄用于投入在养老金账户中。而这一投资方式,我认为在未来应该算是最保险的,原因有4个:
第一,楼市政策严防死守
虽然买房现在来看是最稳定的,房子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房价每年整体还是上浮状态,但是大家会发现,房价上浮都是在微涨,而即便如此,楼市调控的密集性却越来越强,国家大力挤压楼市泡沫下,房子的升值空间不断收窄,比如今年北京、上海就对学区房涨价问题进行了大力严控,如果继续把钱投资在房子上,收益越来越低,面对持房成本,计算下来,可能不是赚钱而是亏钱了。
第二,未来多套房难以消化
短时间看,房子销售还不错,但是销售力越好,意味着以后需要买房的人更少,房子不是快消品,很多家庭买一套,十几二十年都未必再买房,而年轻人未来还要继承多套房,面对走低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以后这些房子谁来接手将是个大难题,多套房持房成本的压力下,很多人可能将入不敷出了。
第三,流动资金对生活需求高
现在买房无非是希望以后老了有很多的资产,生活水平能更好一些,但前提是房子要不断升值,但是受房产过剩,楼市政策压力下,房子很可能成为负资产,那么,再过几十年,市场房源过剩量越来越大,自己的房子想要转手将更难,而手头缺少流动资金,还要负担房子的持房成本,生活将很拮据了。
第四,国家推动养老金投资
如果说害怕社会上的养老金投资风险高,才不得买房提高资产价值,这一担忧可以慢慢放下,因为国家已经在积极想出2种方式来帮助大家增加投资渠道,首先是全国所有省份已经实现养老金委托投资,目前到账资金达到1.05万亿元,其次,今年国家要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后大家可以把结余的钱去存个人养老金,并享受政府补贴。相比一堆钢筋水泥,未来不知道有没有人接手的房子,早点开始转变观念开始做养老金投资,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可能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