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的到来,我在朋友圈看到各地的地产朋友,都在发喜报,刷朋友圈,楼市异常火爆,购房者们的心也在蠢蠢欲动。
同时,我在后台收到的私信也变多了,特别是一些在三四线城市的朋友,都在后台咨询我说,某某城市能不能买。
这就让我不太明白了,如果说是一二线城市的朋友问我还能理解,为啥三四线城市的购房者会问呢?还这么热情。毕竟三四线城市已经2年没有涨过了,甚至还出现一些地区下跌了。
为了了解清楚,我就跟一些读者聊了起来,他们告诉我说,按照过去的楼市逻辑,一二线如今被强力调控,没办法买了,大量资金不知道往哪里去,肯定就会往三四线城市流入,再次带动一波房价上涨,复制2016年-2018年的辉煌。
如果按这个逻辑来想,确实也说得通,并且在行业内有一个词形容的很好,叫做“板块轮动理论”,也就是大锅饭轮流吃。
一二线城市吃肉结束,三四线城市喝下汤,不过分吧。
那三四线城市,真的会如大家所想的那么好,由于一二线被调控,需求外溢,房价迎来新得增长吗?今天,我就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话题。
01
其实对于板块轮动,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一二线城市被调控了,大家买房成本提升,或者说完全买不了房。
比如东莞,今年起来社保需要三年才能买房,那对于一些买不到房的,能怎么办?等足三年?这肯定不现实,先不说这三年房价涨不涨,如果遇上要结婚,还是小孩要读书的怎么办?
所以,只能舍近求远,去周边的城市先买一个,先上车为妙。这也是为啥,每当深圳、广州一被调控,好多投资客就去惠州、东莞、珠海、佛山买房。
然后当以上这些二线城市也因为房价和成交量过热迎来调控,无法购买,就会继续往外延伸,去到三四线城市买。
但经过我近2年的观察,我发觉所谓的“板块轮动理论”中,存在BUG。
它的存在,只能起到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作用,跟大家所想的,不太一致。
怎么说呢?我以清远为例,作为临广城市,清远在过去一直是投资客的心头好,地位也不比惠州差。
按道理说,广州一旦遭受到调控,清远和佛山这两个最临广的城市,会最先迎来第一波上涨,可清远的房价已经从2018年低迷到现在了。
根据贝壳给出的数据显示,清远市清城区重点板块东城区、旧城区、新城区网签均价分别为8205元/㎡、8539元/㎡、8374元/㎡。相比最高点的时候,跌了20%-30%。
为啥清远作为临广城市,房价不涨反跌呢?
说白了,就是城市底子差,除了房价便宜以外,产业、配套、教育、经济没有一项能够跟得起来,以致于广州每次调控,购房人口都被吸引到佛山、东莞去了。
所以我为什么会说板块轮动理论只能起到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作用,就是在此。
一个城市自身就很差,没什么购房需求,行情萎靡不振,板块轮动带来的需求就无法溢到这个地方。
看到这,可能有人不解,既然你说板块轮动理论不行,那为啥2016-2018年,会有那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呢?
其实大家忽略了一个因素,当时正处于棚改时期,国家货币补贴,大拆大改,产生了许多本地购买力,加上外来一小部分投资客,共同撑起了三四线楼市,才会使得房价疯狂大涨。
而房价这两年没涨,也跟棚改退场有关系!
从今年来看就好,深圳在遭遇715+208新政的约束下,购买力本应该外溢了,去到惠州或者去再远一些的三四线城市。
但楼市主力和投资客都不去,反而在深圳炒起了公寓和小产权,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了。
所以,结合以上分析,还想依靠“板块轮动理论”来分析三四线城市房价能不能涨,这无疑是个错误的想法。
02
其实对于三四线楼市的走衰论调,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讲了,我也很不愿意讲!
因为我每一次讲,都会迎来一些不好的言论。当然,我也不愿意去反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尤其是对于在三四线城市有房子的读者来说,听到这种言论都会不开心,但事实就是事实。
房价的涨跌,其实没那么复杂,说到底就两个因素,产业加人口。
一个地方有产业、经济发达,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有了人过来,就必然会考虑是否要在这座城市,买房结婚生子。
那买的人多了,供应少了,大家争抢,房价就涨,很容易理解。反过来想,一座城市,连找份服务员的工作,都要找很久的话,你觉得大家会选择在这座城市安家?
说实在话,我一直认为三四线城市,本来的规划就是走“小而美”路线,成为国人最后一方净土,有低房价、低物价,人们安居乐业,舒心自然。
就像我每次一样,回到老家汕头,就会觉得很放松,很开心,很想留在老家生活。
可现实呢?老家一份适合我的工作都没有,只能回到深圳和大家竞争,拼命“内卷”,过着焦虑和疲倦的生活。
我想,大家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