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回顾十年!我发现南昌楼市正处在一个新周期中……

文/老罗

每当看到群里or留言里,有朋友吐槽说“万象城户型不好”、“中间户的连廊反人类”、“房间怎么那么小”……等等,我都有种说不上来的味道……

万象城的户型确实没有南北阳台对流,但是在我眼里也算个8分户型了;

中间户现在这么设计,在我眼里算是一次成功的创新,至于连廊的弊端……其实如果没连廊,中间户会更难受;

房间小都是需要适应的过程,这个确实因人而异吧……但户型的设计,正在“大”与“小”的两条路上分道扬镳……

为什么我的理解会与这些声音完全不同呢?

我自己认为,应该是从上一个十年走过来,与近三年的读者相遇,在认知上出现了代沟…

房地产行业并不是一直这样的,它一直在演化的。从上一个十年到现在,其实变化非常非常巨大,而这个变化之中,还能窥探到未来的趋势……

所以打算用两篇文章的篇幅,来细说一下这十年的楼市变化,并对未来趋势做一些个人的猜想。

从我入行以来差不多快11年了,仅仅从我个人的角度观察来看,我们有以下一些变化:

1、案名西式化 转向 案名去西化

2、风格多样化 转向 风格相似化

3、户型宽裕化 转向 户型紧凑化

4、户型多样化 转向 户型趋同化

5、园林山水化 转向 园林扁平化

6、热闹定价化 转向 资源定价化

如今很多买房人在10年前还是学生,甚至很多从业者都还是学生,对于那一阶段的南昌楼市不甚清楚。而这个期间的变化确实非常值得一说的,因为知道曾经从哪里来,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你不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只其所以然。

鉴历史,看未来……废话不多说,聊一聊……

案名去西化

曾经的小区定名字只要跟西方地名有所牵扯,似乎就能凸显其不凡的内涵。如马德里XX、莱茵XX、威尼斯XX等……

如果案名没有西化,可能叫国际、花园之类,楼盘内部的小片区也会取名各种西方地名,比如:香榭丽舍、凡尔赛、巴塞罗那、托莱多等等……

当年肯定是非常洋气的,就像曾经装修电视背景墙喜欢搞个“八骏图”或者“荷塘月色”一样。但是看久了,就油腻了……

所以市场就开始转向,而后取名就开始往现代以及东方的方向转型,比如现代如湾、园、城之类,以及都会、中心之流。

中式就多了,府、院、台,还有各种…玺……

估计不久这些个案名也会逐渐油腻化……

风格相似化

曾经的楼市产品是非常重视外立面的风格,当年都是普通的宿舍楼,开发商品房在外立面上,必然要做出足够的差异化,才能凸显其价值。

欧式风格自然不必说,西班牙风格、意大利风情、法式浪漫、地中海情怀、加州style等……

当然还有现代的弧形立面,阳台、户型上都有不少的弧形设计,在外立面看来确实比板板正正的房子会更有一些视觉效果。

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基本就是板板正正的楼了,除了颜色、线条和材质之外,似乎也没啥别的区别了。

说实话,外立面没有性格了,不过这背后呢,还有别的原因。在我个人看来是产品上逐渐由户型开始主导,南昌人民对于户型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外立面太有性格,里面的户型自然就会有些纠结了。户型不断进步之后,那么外立面自然就需要收敛一些。

这是一个有进有退的变化。

个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这其实是产品由改善主导变成刚需主导的过程。(不过现在我们似乎开始逐渐进入改善周期了)

因为最早的商品房不是卖给刚需群众的,而是卖给改善人群的。最早富起来的那么些人,从自行车架上坐入了桑塔纳的驾驶室,从宿舍楼进入了花园小区。

那个年代私家车是稀缺的,花园小区也是稀缺的。当年最早主导楼市产品逻辑的其实是改善人群。

而后刚需开始涌入地产市场,于是需要更刚需的产品去迎合刚需群众的需求。而这部分人群是非常务实且实在的,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刚需群众要的是:更方正的户型,空间利用率更高,更多的功能空间,同样的面积能做更多事。

于是户型开始往这个方向进化,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三点变化:户型紧凑化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