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东城区城市更新工作并改善人居环境,东城区从去年8月开始启动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这是核心区首个危旧楼房改建试点,也是深入实践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目前,该楼内29户居民已经全部完成了搬家和选房,下一步即将对该危旧楼房开展拆除重建工作。整栋3层楼体拆除后将建设成4层住宅,平均每户居民可增加1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并有效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光明楼17号简易楼位于东城区龙潭街道光明楼小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为三层砖混结构,为政府直管公房,29户居民均为直管公房承租户。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的外侧墙体已经十分破旧,要进入其中必须戴上安全帽。据东城区住建委副主任孟宪峰指着外侧墙砖告诉记者,该楼使用的砖头为空斗砖,均为竖着排列。而且,楼板为槽型板,承重性能差,未进行抗震设防,也没有外墙保温措施,上下水陈旧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楼内每5户居民共用1处卫生间,生活较为不便。再加上居民提升居住环境的意愿较强,东城区决定对此进行危旧楼房改建试点。
这栋楼房将如何改建?孟宪峰说,项目统筹考虑民生改善和风貌保护,建筑设计遵循核心区控规关于风貌管控的要求,按照“户数不增、适当改善居住条件”的原则,将拆除原三层简易楼,改建为四层住宅,保持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同时,保持原有户数不增加,每户适当增加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完善使用功能,改建完成后平均每户可增加16平米的建筑面积。此外,还将发掘和利用地下空间,增设半地下一层,作为公共服务配套用房。
改建完成后,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回住或外迁。选择回住的居民,可通过购买方式获得房屋产权(参照经济适用房产权管理),也可选择继续承租;对于无回住意愿的居民,参照申请式退租政策给予补偿。目前,29户居民全部选择回住。
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参与度,该项目采取申请式改建方式,居民百分之百同意改建,楼栋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也到了居民百分之百同意,预签协议也实现了百分之百签署。截至本月24日,29户居民已经全部完成了搬家、选房工作。
孟宪峰说,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试点工作,通过打造样板工程,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可持续可推广的简易楼改建工作的路径方法。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魏彤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