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年龄歧视?这个城市将购房资格卡在了35岁!

35岁的中年危机,正蔓延到楼市。

4月初,合肥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包括学位制、热点区域二手房限购措施、热点楼盘“摇号+限售”政策等。其中有一条格外引人注目:刚需购房者的年龄需在35周岁以下。

每个城市对刚需购房人的定义都不太一样,合肥的规定则是:无房且没有房产转让记录、符合限购政策、2年连续缴纳社保以及35岁以下。

该消息一出引起不小争议,当地网友在各大社交平台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政策出台多日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回复称,关于网友反映的定义刚需购房者年龄问题,合肥市房产调控新政并未排除35周岁以上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对于35周岁以上具有购房资格的购房者可参加普通购房者摇号购房。

也就是说,年龄大于35岁的人群,依然可以购买不需要摇号销售的楼盘。而在需要摇号销售的楼盘中,依然可以参与刚需30%以外剩下的70%份额房源的摇号购买。

这项政策是为了切实保护年轻人尤其是刚需年轻群体,防止更多人尤其是炒房客参与竞争30%刚需保障摇号销售的房源。35岁是刚需的4条门槛之一,不是在合肥购房的门槛,不存在年龄歧视。

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表示,针对网民所提意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必要时将对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

央媒:35岁以下购房才算刚需?合肥房产新政是抑炒房还是甩包袱?

新华社每日电讯25日晚间对此事发文评论。

“35岁以上的人,难道都不配买房了?!”

近年来,合肥成为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之一,亟须出台新政为楼市降温。不能否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维护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对真正有刚性需求的购房群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制定公共政策应保障基本公平,展现出对人群的无差别待遇。将买房资格与年龄条件特别是“35岁”捆绑,将加剧社会“35岁+人群沦为人力成本”的焦虑情绪。

让原本就遭遇中年危机、事业危机的“35岁+”人群,面临买房安居更难的困境,引发争议不难理解。众所周知,很多在城市的“打工人”,打拼“追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找到在城市的归属感,能在城市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如今各大城市房价高企,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首付都需要多年积蓄才能支付得起。

如今合肥的房产政策要求35岁以上的无房人群必须和非刚需人群一同摇号购房,“一刀切”地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错误地将中高龄刚需人群纳入炒房对象,既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难以满足众多购房者的民生期待。

“不满35岁才是购房刚需”的政策,到底有何深意?众所周知,一个城市居民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城市劳动力的供给,甚至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轨迹。年轻化的人群,代表着充沛的劳动力、就业的“红利”;而如果老年人多,城市会面临老龄化问题,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

“35岁歧视”实际折射了用人理念的误区,即注重劳动力“便宜、好用”,而忽视了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背后所需要的人力支撑、资源经验储备。这样的用人导向,很容易陷入“内卷”恶性循环。对企业发展如此,对城市发展亦是如此。

在房价一再上涨的当下,抑制炒房需求是很多城市的共同探索,不少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细则去区别刚需和炒房人群,为楼市降温仍然任重道远。但是,满足无房刚需人群的住房需求,更是城市责无旁贷的使命,不要用“35岁歧视”去伤害城市劳动者的安居乐业的心,更不要走偏了城市发展之路。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