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当当与易观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越大,书房面积越小。一线城市近9成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26㎡。其中,在调研用户中,五线城市书房拥有率是一线城市的三倍多。
在有书房人群的书房面积调研数据上,低线级城市平均书房面积也要明显比一线、新一线城市更大。报告显示,有书房家庭的平均书房面积为8.6㎡,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家庭书房平均面积在8㎡以下,二三线城市在8-9㎡之间,而四五线城市则接近10㎡。
在房价高启的当下,有书房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房屋面积都在120平米以上,从户型上来看,有书房的家庭住房都是3居室及以上的户型。报告调研了各地书房的花费成本,显示全国实现“书房自由”的平均成本为29万元。而在具体城市方面,深圳、上海、北京的书房成本位列前三甲,分别高达近110万元、78万元、75万元。
目前,书房的功能和价值也愈发多样化。调研显示,在书房用途功能上,除了阅读,书房也被人们用于工作加班、独处、看影视、会客聊天、和健身锻炼等。高达52.9%的人把书房作为加班工作的场所,50.9%的人更愿意在书房独处“静静”。在书房陪孩子阅读、玩耍的比例倒数第一,多数人把书房作为暂避小憩的场所。
中国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64本,其中三四线存书最高,分别为308本及298本。从城市看,上海、成都、南京、天津和郑州位居家庭存书量城市TOP5。
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碎片化,阅读空间和场景也在发生变化。报告数据显示,通勤、马桶、睡前、午休、早起和就餐时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书房”,其中,63.6%的人在通勤路上看书,39.5%的人在马桶上看书,35.4%的人在睡前看书。除此之外,午睡时、早起时、就餐时也成为比较常见的碎片化阅读场景。
报告数据显示,书房与卧室仍是人们在家中看书的首选阅读空间,阅读率分别达到了82.5%、38.5%,卫生间则以32%的比率紧随其后。在外面,咖啡厅与书店则成为人们最心仪的外部阅读场所,阅读率分别达到了41.8%和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