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篮字「不迷路清单」再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人生活在哪片土地,就会不可避免的与它产生联系,受它影响。
有人在大城市闲着闲着就废了,有人在小城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有人另辟蹊径去新一线尝试新生活。
不管如何选择,都希望这届年轻人的每一步能走得坚定不后悔。
大家好,我是Tiya。
不久前,有个微博登上热搜排行榜前位。
在深圳,一位坐拥7栋楼的小哥,什么都不做,仅靠收租便可月入60万。
然而,面对这种许多人费尽毕生力气去追求还可能无法企及的生活,在他眼里却显得索然无味。
他说:“我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我羡慕工作上班的人。”
于是,他选择做一名出租车司机来充实自己原本枯燥而无聊的生活。
对此,引起了众多“打工一族”的调侃: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我也想要这么无意义的生活!
我在深圳你可以把你的痛苦分一半给我。
空虚无意义的生活真的是他们想拥有的吗?
我看未必。
这种羡慕里夹杂着嘲讽的态度,源于他们试图想对生活的不公发起反抗,但屡次尝试后又觉得无能为力。
试想一下,凌晨,你加完班从写字楼里出来,好不容易打了个滴滴。
拖着疲惫的身子还要履行和司机闲聊的义务。
他却告诉你:“我有7栋楼收租,就是太闲了才出来当个司机。”
罢了,还要劝你一句:“加油干吧!年轻人!”
夜深人静,回到逼仄的出租屋,是不是会开始怀疑:我努力这么久,到底在图个啥?
成年人的生活
处处都是选择题
小麦在北京一家动画制作公司负责画画和人物建模,工位上摆满了一排排合作商送来的手办,都是用她的画稿制作出来的。
看到成交的预售额,想到能够将大家喜欢的角色以再创造的方式带到生活中来。
小麦觉得那些为“肝图”熬的夜都是发光的。
但有时,在大城市的生活难免会让她感到沮丧。
她是这么形容的。
早上闹铃一响,生活就好似被上好发条,洗漱出门,上班加班下班,日复一日。每个月2500的房租占了工资的三分之一,想停下来是不可能的。
挤北京地铁早高峰是每天磨练你意志的第一关卡,它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凶狠,通常是被人推进去、又推出来,两条腿似乎也没什么用。
她说,和这些比起来,最难受的还是生病时,一个人回到家,还得洗衣服、点外卖、收拾房间,就是觉得莫名有点孤独。
这些琐碎在一点点消耗她当初地留在这个城市的决心。
有时,妈妈打电话劝她回家找个稳定清闲的工作,她也会开始动摇。
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大城市,或许还有一丝可能,回老家就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往城市里跑?
这个时代永远走得比你早一步。
一个不留神,大家已经开始了5G冲浪;昨天罗永浩还在不忘初心,如今就在直播间来交个朋友;两年前还穿着的达芙妮,现在说没就没。
下一个风口是什么难以预料。
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年轻人前仆后继地去往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