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搞得很多年轻人神经紧绷。
就拿北京来说,二手房不少板块房源挂价持续走高,尤其是以学区房为首的优质房源,出货也很少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次房价能作出什么魑魅魍魉?2021年楼市真如媒体所说悬了?哪个价格段房价会涨?哪些房源是雷区?
今天这篇就聊聊这些问题,本期结论在文章最后,大家可以滑到最后直接看,对推导逻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点赞关注,跟着猫叔继续往下看吧。
01
首先,我说说自己的观点:2021年房价大概率上涨,也大概率被调控。
我讨厌一切以吸眼球瞎扯淡为导向的房价预测,我认为单纯讨论涨跌,是无效且浪费时间的,而且对于真正的买房者来说,这些没有意义。
对于房价预测,大家只要记住一点,没有有效参照指标的预测都是耍流氓。
房价的有效参照指标是什么。
(数据来源:jitaofang.com,仅做参考)
我认为北京楼市的第一个有效参照指标就是17年3月份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京楼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从17年3月份以后,京楼就一直走低。不管是东西城等其他城六区,还是房山、门头沟等,都经历了10%-20%不同的跌幅。
目前大部分板块,已经走出了最深的谷底,开始慢慢上涨。但对于80%以上的房源来说,价格还没有超过17年3月份的最高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参考指标。一线城市的横向对比,也就是深圳、上海和北京的对比。
就在北京楼市阴跌的时候,深圳、上海行情是怎样的?
你随便翻一翻20年深圳楼市新闻,日光盘、万人摇字样的弹幕biubiubiu刷屏。
不止深圳,去年下半年,上海也出现了以浦东前滩、张江、唐镇等板块为首的,大部分板块不同程度的上涨。
可能会有人说,上海涨深圳涨,和北京有什么关系?我再说一遍,没有有效参照指标的预测都是耍流氓,一线城市的上海和深圳是第二个有效参考指标。
一线城市的房价和M2之间关系密切,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
在2020年M2重返两位数的时候,货币放水,通货膨胀,深圳上海都在涨。
只有北京是个乖孩子,被严厉的调控政策打压着。所以阴跌的北京给了很多人买房的机会。
在之前如果别人告诉你,2021年北京楼市会上涨,你可能难以接受。
但你了解大致情况,心里有了有效参照物,那么换一种说法——
从17年开始到2020年,北京楼市4年不怎么涨了,明年无论如何,都会涨一波。
你是不是比较好接受?
怎么理解以上情况,很简单,我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2021年,北京楼市上涨是有合理性的,与其说是上涨,不如说是被打压之后的价值修复。
看到这儿,也许会有人说,这么来看,北京楼市应该很乐观呀。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恰恰相反,2021年的楼市,可能会非常棘手,并且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02
为什么会这么说?请听我的逻辑理由跟踩盘感受。
如果你经历过1个楼市完整的上涨——调控——下跌周期。你就会知道,房价不会缓慢的上涨。一旦涨,就不太容易控制的住。
毕竟群体存在非理性的怪圈,越涨越要买,越买就越涨。
那2021年北京楼市出现了哪些怪现象?来说下踩盘后我对北京楼市三点直观感受。
第一怪事是,小阳春已经没有想象的那么热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年后3月份是学区房行情带动的北京楼市普涨,成交量增加,带看量增加,会形成一个小阳春。
但今年事实并不是这样。
不管是踩盘永丰、西北旺板块的二手房,还是中介反馈海淀改善区域,以及西城,朝阳望京板块,都得到一个结论:最近带看量普遍偏少,市场好像一下子冷了。
可能会有人说,扯犊子,冷不了,这几个区域房价从去年就开始涨了。
没错,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怪事:很多区域的房子,早在小阳春之前就涨上去了。
我刚才提到这几个变冷的板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涨了很多。这也是北京楼市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没有有效参照指标的预测都是耍流氓。
中原给出的二手房成交数据来看,灰色的柱子代表二手房成交量,今年2月份的成交量,网签在1.29万套,这个数据,我算了下,比去年同期上涨255%,是5年来2月份月度成交新高。
不仅如此,去年10月份以来,以产业区+学区房为主的板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真让人头秃对不对,还没来得及上车,房价又开始新一轮上涨。
说完上涨的观点,大概率被调控的逻辑就很好解释了,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
作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政策上最严厉的城市,来,跟我大声读“房住不炒”“房住不炒”“房住不炒”,北京房价走势,其实就是对房住不炒政策,态度上是否坚持执行的表态。一旦北京楼市过热,那就免不了被调控了。
03
接下来问题来了,因为调控出现,楼市会出现明显的价格分化。
我个人观点很简单,2021年,总价在800万以上的豪宅、改善房可能会涨;近郊板块的500万以上的优质房源可能会涨。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论,是因为供需关系。
我这里做一个极简的楼市模型,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走,就能明白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假设北京楼市全部供应是10套房。
300万3套,500万5套,800万2套。
假设北京楼市买家有10个人。不同预算分别对应了不同房源。
那么供应和需求对等,价格是稳定的。
现在,第11个买家来了。
这个人,过去两年里,发了一笔横财。他要把这笔钱用于买房。
这笔钱是怎么来的?
可能是因为疫情原因,他所在的行业利润增长,比如新能源汽车、线上教育、生物医药等等,
可能是炒股,他买的金龙鱼、茅台大涨,
更有可能,他买的深圳、上海的房子涨了以后卖掉。
总之,M2超发,钱开始快速流动,流到了他的口袋里。
他要买房子。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员工的名义买,
他不受限贷约束,有足够的财力,直接全款。调控对于他的约束比较小。
他要在北京买房,800万一套,买两套。
那么这个时候,800万的2套房子,对应3个买家。而且有一个是超级有钱的买家。
800万的房子,就要涨了。
所以,2021年,最容易上涨的房源,是豪宅、改善房。总价至少在800万以上。
再聊聊500万的购房群体。
这部分人,是京楼的主力。也是受限贷政策制约最大的群体。
当500万房源的卖家,发现了800万以上的房子开始涨。他有点慌了。
因为他卖房子就是要置换到800万去。以至于不得不提高自己房源的价格。
但他对应的500万的买家,和800万是有本质不同的。
800万买家,财力足够,可以全款买入,更容易接受房价上涨。
500万买家,有相当一部分依赖贷款,而且工资有限,如果房价上涨,可能买不起。
你可以猜猜,5套500万的房子,最终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我猜想很可能是:
最终有3套涨价成交。
有1套降价成交。
有1套未成交。
一旦房价上涨,总有卖家挂出一个很高的价格,故意捂盘不卖。所以有1套未成交。
实际上市场只有4套房子,5个人抢。
再细分,4套房子,有3套近地铁、有教育配套、房龄很新,有1套是房龄老,有硬伤。
5个人都倾向于买那3套好的,有硬伤的无人问津。
3套好的加价卖,1套有硬伤的降价卖。
以上是我的推演逻辑。
不出意外的话,近郊板块的500万以上的优质房源会上涨。而一些远郊板块、有硬伤的房子,反而会降价卖。
最后,再说300万的房子。
事实上,因为限贷影响,资金到500万的区间就已经传递受限了,所以300万的房子价格整体变动不大。
04
总结一下,我对2021年北京楼市的看法:
1、会上涨,也会调控,从而形成价格分化。
2、全款买房的群体对调控影响最弱,所以豪宅市场依然会涨,总价800万以上的房源也容易涨。乐观的话,恢复到17年价格最高点,不是问题。
10-20%涨幅。
这部分房子,往往是东西海的学区房,以及上地-西二旗、望京、西北旺、丽泽、万柳、中关村等优质板块的房源。
3、刚需、刚改群体,预算总价500万左右。作为京楼的主力军,受调控影响最深。优质房源会涨,硬伤房源会降价。
买入品质房:近地铁、有学校、次新、好物业
避免硬伤房:非学区老破小、远郊大面积、非电梯顶楼、遮挡视野的一楼、商住两用房
古城、西局、草桥、亦庄、西三旗、清河、新北苑、东坝、朝青、常营等次新房为主的刚改板块,可以重点关注。
4、300万—400万的购房群体完全不用慌。(学区上车房、城六区上车房除外)
大部分板块在远郊,尤其是2021年房山官道一带、顺义马坡依然有大量新房供应。多挑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