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21年以来,楼市调控可谓是重拳出击、力度空前,除了限购政策的持续加严,还有严查楼市经营贷、实施二手房官方指导价、整治学区等新大招频频……
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楼市却出现了“史上最好的一季度”!
4月16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的一季度数据显示,1到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同比增长63.8%;比2019年1~3月份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额38378亿元,增长88.5%,比2019年同期增长41.9%。
据监测,上述两个数据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也就是说,从销售层面看,房地产市场出现“史上最好的第一季度”。
我们再来看房价表现,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季度的销售额是38378亿,销售面积是36007万㎡,通过计算可知,全国新房平均销售的单价突破了1万元,达到了10658元/㎡。
而根据统计局去年的数据计算,在2020年一季度,全国新房均价是9266元。一算吓一跳!同比去年一季度,全国新房价格平均上涨了15%!而过去两年,平均每年的GDP增速是5%。
近日,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3月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70个大中城市中,有62个城市上涨,比上月多6个;2个城市持平,与上月相同;6个城市下跌,比上月少6个。
值得注意的是,看遍这70个城市的同比涨幅,却找不到1个城市的新房均价同比涨幅超过15%的。(别忘了上面根据统计局数据推算出的结论:2021年一季度全国新房销售均价,比2020年一季度涨了15%。)
最高的是银川,同比涨幅是14.1%。涨幅超过8%的,还有:广州、西宁、唐山。这是不是很奇怪?
该怎么解释呢?或许只能解释为:房价上涨主要是中小城市推动的。不在国家统计局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里,很多我们看不到、不注意的城市,房价都在涨涨涨。
若看懂了“楼市目前很火爆”,或许你能明白为什么最近楼市调控为何动作频繁,清查经营贷流入楼市的行动也扩展到了全国。
所以,楼市调控的目标不是让楼市入冬,而是把已经入夏的楼市、火热的楼市,重新带回到春天。
根据监测,截止到目前,房地产调控已逾140次,从住建部到银保监会,再到深圳、上海、东莞、杭州、无锡、海口等城市,全面启动房地产调控升级版,各地政策不断加码抑制楼市过热。
而且国家已经关注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的问题。因此,率先将带头上涨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焖熄火,实现稳房价目的。
然后通过发展要素流动的城市群、都市圈,促进钱流、人流返回偏冷的二三四五线城市。按照这种推导,相比于房价调控的大城市而言,小城市的房价更有想象力。
但笔者认为,值得购房者注意的是,随着宏观政策面的继续收紧,楼市价值将逐步回归到城市的基本面。未来风向上,大城市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继续强化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成渝地区等)。笔者认为大城市房价依然很难下跌,但2021-2022年这两年整体上也不会有大涨,在政策高压中保持稳中微涨或横盘态势的概率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