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保利2020-2021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正式发布!

卷首语

于无色处见繁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过去的一年,如果用一个年度汉字来高度概括行业的特征,那就是“新”!

宏观出现新的形势。中国成功抗击新冠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凸显了制度的优势和卓越的治理能力。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擘画出中国未来宏伟的发展蓝图。

政策形成新的逻辑。房地产行业要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既要发挥经济稳定器、促进住房消费的作用,又要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随着房企端的“三道红线”,银行端的“两个集中度”、地方政府端的“供地两集中”等政策的相继落地,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轮廓已经基本勾勒清晰,“房住不炒”的总基调得以切实的贯彻执行。

市场呈现新的规律。周期正变稳,呈现“窄幅箱体运行”,城市轮动的序列正由“雁行模式”转向超级分化。“雁行模式”时期,绝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走的都是大的S型曲线,领头雁与尾雁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曲线图是比较相似的。现如今,由于基本面、政策和市场本身的差异加剧,使得不同城市走出了不同的周期和曲线图,主要有“阶梯式上升”、小的S型曲线,大的S型曲线(也有斜率上升、平稳、下行之分)等。试想,如果在一张白纸上,将此三类曲线、若干个城市叠加上去,看到的是不是一张看似杂乱无章的超级分化图?

超级分化对房地产的投资和操盘带来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投资的精准度以及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地两集中”的施行,又将房企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投资仓位管理提上日程。这共同使得投资决策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经济测算和商务谈判问题,而越来越多地成为中观层面的城市研判与市场研判问题。

房企踏上新的征程。升级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预计将由“爬行式”转向“蛙跳式”发展。开发主业的升级如上所述,但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回望过去,房企的转型鲜有特别成功的案例。究竟是相关多元化还是跨行业多元化?什么行业能承接这么大的资产(标杆房企已达万亿以上)和投资(标杆房企已达数千亿)?什么行业能有相当的市场容量、营收、利润、利润率以及人均效能?谁能率先跑出第二增长曲线?十四五破题在即,我们期待行业能有精彩的实践案例呈现。

专业的品牌房企将不再是开发商、发展商,而是升级转型为产业组织的整合服务商,反哺实体经济。这是一个复合的角色: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城市发展的推动者、美好生活的内容供应商、产业的投资与组织者等。外有增量机会,内有比较优势,以不动产载体为基础和连接的平台型企业,似乎是一个确定性的发展方向。房地产服务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可以看到的行业新赛道!

相较于部分人的悲观,我们对行业的未来和企业的升级转型持乐观态度。只有直面挑战,积极应对,才能看到繁花似锦!

第一章

专业驱动启幕

POLY DEVELOPMENTS AND HOLDINGS

今年是保利发展控股战略研究院连续第5年发布房地产行业白皮书。2020年是房地产行业标志性的一年,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轮廓逐步勾勒清晰,新的游戏规则已经产生。

如果说房地产行业的上半场主要由杠杆驱动,我们认为下半场的关键词将是专业驱动。

提高站位,从全局的思维和高度来看待房地产行业

Ⅰ 政策新逻辑——房住不炒、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勾勒清晰

2020年,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轮廓逐步勾勒清晰,即以房住不炒为根本定位,以因城施策与三稳为调控思路,涵盖行政调控、金融、土地、住房、财税等领域的系统性制度。

行政调控自2016年至今已基本成熟,金融制度与土地制度自去年起成为新的发力重点,住房与财税制度稳步推进。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有所居、职住平衡”的远景目标。

图:房地产长效机制政策框架

房地产长效机制管控精细,将各市场主体纳入监控体系。从客户端的“四限”、房企端的“三道红线”,银行端的“两个集中度”、再到政府端的“供地两集中”,长效机制打通了政策闭环,调控已交织成网。长效机制中,金融制度、土地制度、行政调控是当前政策重点。

第一,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落地,驱动行业去杠杆。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励各国根据国情,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于2016年在上海试点,于2020年成熟落地,以“三道红线”、“银行两个集中度”为代表。该制度框架庞大,最终将形成对市场、房企、居民的全链条调控。若全面铺开,将促使近七成上市房企需去杠杆、超过2/3大中型银行需压降房贷占比。

第二,供地“两集中”加速超级分化,对房企投资和研判的要求前所未有。两集中新政涉及的22城在2020年共成交超2000宗宅地,土地出让金总额达2.4万亿。据测算,今年供地峰值的月份将有超15个城市集中推出600-700宗地块。脉冲式供地,初衷是将以往零散出让的“涓涓细流”变成“放量供地”,稳定地价和市场预期。

但同时,新政有可能拉大城市和土地冷热分化,既给房企带来仓位管理的问题,也大幅提高了对投资精准性的要求。有限资源下,哪些城市要重仓,要换仓,要清仓,取决于房企对城市价值的判断,取决于城市研判是否深入。如果说,过去投资拿地的决策点是微观项目的经济测算,那未来房企对宏观格局的把握、中观城市的研判,即对结构和节奏的把握将更为关键。

第三,限价政策延续,房企走向成本主义和产品主义的两个极致流派。截至今年初,全国有超50个大中城市延续限价政策。去年我们曾提出,限价政策是一二线城市自有周期的重要变量,目前来看,限价正进一步演变。

首先,限价更加灵活化,成为政府调节市场热度的重要旋钮。在供求关系相对健康的城市,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热度的高低,加强或放松限价,保持楼市“文火慢炖”。在供求矛盾缓解不足的城市,一手限价能暂时遏制房价上涨,但也伴随“万人摇”“打新”等非正常现象。其次,限价走向常态化,左右房企经营策略的走向。限价城市,房企突围需依靠控成本高周转,或依靠高品质溢价。如限价长期持续,房企将走向极致的成本主义或极致的产品主义,“制造业特征”愈发明显。

我们认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出台,本质是政策新逻辑的体现。

第一,房地产行业要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共生。既要发挥经济稳定器、促进住房消费的作用,又要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房地产行业中的央企、国企,更要主动担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参与住房保障,协助解决民生问题。2018年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房地产的表述,均放在社会民生部分,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等方面,房地产企业都有发力空间。

第二,房地产行业要去杠杆、去金融化。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我国银行业贷款近四成,占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总负债76%。为避免金融资源过度向房地产倾斜,避免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酝酿潜在金融风险,推动行业适度去杠杆,守住风险底线,是政策新导向。

第三,要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政策导向,并非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长远来说,房地产天生具备连接属性,社区、写字楼、购物中心、产业园、会展、大剧院等若干种物理场所,是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载体,具有巨大的线下流量入口优势和场景生态。近十年,城市运营、公共配套、产业整合、消费升级等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之态。在不动产的载体上做内容、做经营,已成为行业一大趋势。与此同时,投资不动产比较熟悉的纵向与横向的产业链企业,已成为房企实现转型做大的一个重要途径。房企要发展壮大,就要具有平台思维,主动链接、主导整合、打通边界,做产业组织的整合服务商。房企升级转型,有望成为以不动产载体为基础和连接的平台型企业,成为产业组织的整合服务商。

市场新规律牵引,超级分化交织,楼市周期窄幅箱体运行

过去4年,保利发展控股战略研究院在保利白皮书的预判都被事实一一验证:2017年预言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总量峰值时代,结构优化”、2018年率先总结“房地产市场窄幅箱体运行的必然规律”,2019年勾勒“总量峰值、结构更美,聚焦最优百城”、2020年指出“人口多极发展,最优百城向阳生长,城市走出自有周期”。这段观点放至今日,仍觉历久弥新。

Ⅰ 回首2020:波澜壮阔显韧性,先抑后扬保峰值

2020年,房地产市场一如我们去年所言,“政策-金融强牵引”,货币的结构性流向对房地产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又如去年所言,“供给稳、需求韧”,全国商品房成交规模再创新高,峰值时代延续。回首2020年,1月病毒席卷全国,冰封市场,需求按下暂停键,3月疫情逐步控制,市场开启复苏。二季度,伴随政策松绑和流动性改善,需求持续释放,上、深、杭等热点城市上升势头激活。下半年政策掉头,多城密集发声,精准调控下,金九银十“旺季不旺”,然而,宽货币的滞后影响,12月成交翘尾显著。全年来看,前低后高,窄幅箱体波动中超级分化。

疫情后货币宽松的结构性流向,寻找蓄水池。为刺激经济复苏,全球各国央行开水放闸,超低利率、无限量QE、扩大财政赤字,掀起货币宽松浪潮。2020年美国M2同比增长25%,欧元区M2同比增长11.7%,均创历史新高。

避险偏好转向楼市和股市,全球资产价格攀升。美国年内房价同比上涨9%,欧元区三季度房价涨幅4.9%,均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2020年初,央行三次定向降准,宽货币、宽信用,释放流动性,二季度M2增速重回2016年水平,企业贷款利率、房贷利率同步下行。货币宽松驱动预期中枢上升,优质资产价格上行。

图:美国、欧元区M2同比与房价同比

房地产强韧性,发挥压舱石、稳定器作用。2017-2019年,行业调控趋严,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2019年销售金额增速回落至个位数。2020年初受疫情拖累,销售受挫,3-5月挤压需求释放,成交“V型”反转,同比跌幅迅速收窄,8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率先回正。至2020年底,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突破17万亿,销售面积17.6亿平方米,同比正增长,再创历史新高。新冠疫情冲击下,房地产行业表现出较好的韧性,也是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图: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额及同比情况

Ⅱ 大象跑得比兔子快,市场与经济复苏形成共振、周期性回暖

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回升,受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并与城市的经济周期形成共振,结构上表现为“大象跑得比兔子快”。广东、江苏、浙江省经济复苏迅速,楼市容量增速也高过全国平均增速。重点城市经济和楼市共振复苏的现象更加明显,上海楼市容量突破至6000亿、杭州、苏州、成都均超4000亿。

图:全国重点省份房地产市场容量

2020年区域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大省集中的东部、南部成为唯一增速高于全国均值的区域。东部市场轮动紧密,上海、杭州、南京热度快速向区域内三四线城市传导;南部掀起湾区浪潮,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惠州等“湾区股”城市受追捧。

图:全国四大区域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左)

全国四大区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右)

Ⅲ 市场新规律:“被平均”下的窄幅箱体,超级分化的行情

在经济周期和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呈现三大新规律。

一是周期变短,楼市窄幅箱体运动。回顾过去10年,2009年至2017年间,土地市场与楼市均为大幅度波动,以三到五年为一个运行周期。到2018年初,我们预见性地提出“窄幅箱体运动”,此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量价波幅均明显收窄、楼市运行曲线更加平滑,印证了楼市窄幅箱体运行的规律,也符合国家的长效调控预期。

二是节奏变快,上半年潮起、下半年潮落。周期缩短后、市场波动频率提升,呈现出一年内潮起潮落的小幅震荡行情。上半年政策微调、市场流动性更充足,带动热度有上行空间,下半年政策往往偏紧,市场热度逐渐回落。

图: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涨幅

三是超级分化,城市基本面分化带来走势分化。齐涨共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城市周期轮动既不同于前三轮周期“一线城市引领,三四线跟随”的“雁行模式”,也不同于上轮周期“三四线城市攀高、一二线城市承压”的“二八轮转模式”,而是出现跨能级、跨区域的超级分化

关键词: 保利 2020 2021 房地产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