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产税,一直只听鞋子响,但不见鞋落地。不过这一次却有些不同了。
4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发布会图文实录》。此次政策明确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对于十四五此类税费改革有很大的启发。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在发布会上提到,“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此番表述,可以称得上是“一锤定音”!可以预见,未来开征房地产税已经是板上钉钉,唯一存在变数的地方,就是时间而已。
而根据王建凡的表述,业界预计,房地产税即便是选择在“十四五”最后一年出台,那么等等的时间也只有5年。是的,最多等5年!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房产税的出台,已经有迹可循。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除了统计常规的人口之外,还专门针对房产进行了统计登记,业内猜测此举意在为设立房地产税摸底做准备。
在不经意间,房地产税试点已经进行了整整十个年头。虽然并未实现预期中的降房价、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等目的,但其最大的成果在于“制度破冰”。
2011年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府发[2011]3号),决定自2011年1月28日起,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地产税试点,至今已满十年。
同在2011年1月,重庆启动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征收对象为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以及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二套房。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曾就房产税试点指出,在做顶层设计和积极立法时,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在肯定上海、重庆试点的前提下,形成某些基本共识后逐渐往前推,未来有条件时,制定相关法律。
上海房地产税实施原则一直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并取得了诸多有益经验,为未来全面铺开提供了参考。
上海做法对刚需做了充分的考虑。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住房建筑面积),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有180平方米的免税额度,这个面积基本上可以囊括刚需自住人群了,从而实现了对刚需客的免税保护。
根据现行规定,上海房地产税的征收对象为“上海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购的二手存量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以及“非本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购的住房”。
上海还对部分住房暂免征收房地产税。具体包括:上海市居民家庭因房屋征收或拆迁而购买或取得的住房,超出国家及本市有关房屋征收或拆迁的补偿标准的部分,应按暂行办法的规定,计算确定房产税征免面积;上海市农村居民通过宅基地置换试点政策取得的住房。
此外,上海以0.6%的适用税率定进行征税,即:应纳税额=应税面积×新购房单价×70%×税率。若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上海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暂减为0.4%。
重击“炒房客”
可以明确的是,房地产税一旦开征,就意味着多套房者要背负沉重负担,尤其是一些炒房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对于当前房地产税的政策表述,进一步说明改革会推进。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下,在股票市场投资机会不多的情况下,确实出现了很多资金进入到房地产领域。所以房住不炒的政策逻辑必须强化,其对于个人家庭、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等都有益处。
房地产税的改革目的在于三点,包括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宏观经济。就这两年来看,炒房之所以亢奋,在于来钱快,同时也影响了很多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必须跳出简单的“打压房价”的思维去认识房地产税。
严跃进提醒,类似政策表述,也警示各类炒房者,要对政策精神有足够的理解和敬畏,不可越过各类政策红线。
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立法将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的思路,当前大城市住房问题矛盾依然较多,从这个角度看,大城市后续应该重点研究房地产税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