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开辟住房新时代

2007年10月7日,一列城铁列车经过北京天通苑居民区附近。据介绍,近20年来,经过住房改革制度的改革,老百姓无论是居住面积还是居住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穿越回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一家三代共计8口人“蜗居”在9平方米的小屋里,入夜,地上便躺满了人;第二天早上醒来,居民们一边手提着马桶,一边跟邻居打招呼,穿越大大小小的弄堂奔向化粪池。有时赶巧,与邻居在“一线天”弄堂“狭路相逢”,两个人还要来个亲密接触:背靠背贴墙而过。

1994年,为了解决老百姓“住房难”的问题,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启幕。这场改革的初衷不仅是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更重要的是让“居者有其屋”。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表示,住房市场化、商品化是对我国住房福利制的革命,从福利变成商品,与住房相关的各个领域都被重塑,也进一步将人们从计划经济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不断迈向市场经济。

同时,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的房地产行业也成了当时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火车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有房可买:一个新住房时代的开启

改革之前,很多人住房问题的解决路径一般是“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那时,我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是,随着房源越来越紧张,分房排队成了一种常态。有的人一等就是很多年,等来的房子也是“老、破、小”;也有人一辈子没有分到房。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

关键词: 开辟 住房 新时代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