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在3月25日公布了2020年的年报,业绩让人大跌眼镜,多项指标出现全面下滑。
2020年,碧桂园营业收入4629 亿元,同比下降5%;归母核心净利润324 亿元,同比下降19%。
要知道,2010年-2019年碧桂园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8.59%,这种恐怖的增速,到了2020年似乎跌到了断崖之下。这是2014年以来,碧桂园首次遭遇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因于三四线城市的降价。
2020年,碧桂园交付物业的平均销售价格是7980元/平,对比2019年的8407/平米,降了427元/平米,如果按去年的合同销售面积6733万平米粗略计算,这降价就损失了287亿的利润空间。
为什么碧桂园的业绩出现了如此剧烈的萎缩,这要从碧桂园的三四线战略说起。
2016后,三四线城楼年之所以大爆发,利益于持续三年的货币化棚改攻坚计划。碧桂园看准了重仓三四线城市,因此受益于政策,吃到了三四线这波房价上涨的红利。根据2020年报,碧桂园业务已经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9个地级市、1350个县╱镇区。
根据亿翰智库提供的数据,2020年碧桂园新增的土地储备中(按权益金额),65%的土地储备位于三四线城市,35%的土地储备位于二线城市,几乎没有一线城市的身影。
碧桂园如此重仓三四线,就像一个股民全部重仓小而美的成长股一样,在2017-2019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到了2020年,恶果来了。
但自从2018年6月,国开行收紧棚改,把货币化安置转为实物安置开始,碧桂园的业绩也伴随着棚改退潮而减速。
根据历年统计公报,2018-2020年,我国棚改开工量分别为626万套、316万、209万套,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碧桂园的营收,自从2018年之后,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
棚改货币化熄火,三四线城市楼市热度不再了,重仓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难免会受到影响。但是现在想及时转身,难了。
也许有人说,碧桂园在三四线囤了那么多的地皮,可以继续熬下去,等待三四线房价的回暖。
如果是五年前,这种说法可能还能站住脚,但如今已经时过境迁。
2020年以来,一二线与三四线楼市走势开始出现明显分化。
越是高能级城市,越是经济、人口数据较好的城市,楼市走势就越好。相反,经济发展停滞、人口持续外流的中小城市,楼市已经开始面临考验。
即使是一二线城市,表现好的也只是核心地段,边缘地段依旧很稳健。
在纳入国家统计局范围的70个大中城市里,有20城市房价同比下滑,绝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
根据中国房地产监测中心发布的288个城市房价中,相比于去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多数持平或上涨,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出现下跌,个别城市甚至跌幅超过10%。
分化是未来楼市最大的趋势,中国楼市全国普涨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除了那些产业基础好、能吸收人口流入的少数三四线城市外,其他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到头了。为什么?
短期看,高层已经开始调控三四线城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通知提出,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限制县城建设高层住宅,除了出于消防和宜居的考虑之外,隐藏在背后的、更深次的原因是:三线四城市的房子已经严重过剩。这是决策层不想明说的。大家可以细细体会一下。
再往远的讲,我看空三线四城市房价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这两年的出生人口呈现断崖式下跌,而这种趋势,很难扭转。
前阵子,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如果把这个数据近似看成是2020年的新生人口数据,相比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同口径下,2020年比2019年减少了175.5万人,下降幅度约为14.9%。
这种出生人口的下降幅度是惊人的。有权威部门测算,按照这个趋势,叠加我国近年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的影响,2023年后,我国年出生人口将很可能降至1000万人以内。
房价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人,才是决定房价的最根本因素。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少,还指望他们回三四线城市买房吗?
2020年,碧桂园从巅峰坠落,也许这才刚刚开始。同它一起陨落的,还有三四线城市曾经风光一时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