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经典之语:“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作为房企,碧桂园便不断用行业领先的业绩证明其创造顾客的卓越能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众多行业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在“房住不炒”的市场调性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强管控力度的“三道红线”对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然迈入管理红利时代,要求房企强化自身能力,紧跟政策方向,塑造发展新动能,从过去的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碧桂园2020业绩报告
2021年3月末,碧桂园披露2020年年报。年报显示碧桂园集团连同其联营合营公司共同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额约5706.6亿元,同比增长3.3%,权益销售面积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业绩再创新高,其营收、毛利润、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表现不俗,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负债总额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财务稳健性进一步增强,展现出龙头房企的实力与韧性。
从这份最新年报不难看出,诸如业绩提升、成本降低、财务稳健等都是碧桂园科学管理创造的红利。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一语道破:“管理就是决策。”正是因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与布局,使得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有底气和信心放言:公司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
财报三大亮点:绩优财稳资充裕
基于数据真实的前提,透过财报几乎可以全方位地分析企业的资本、经营、财务状况,由此对其未来前景做出预判。
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5%。在这里,还需要注意到房地产行业预售制的特殊性,实际上碧桂园全年录得不含增值税的已售未结收入达7851亿元,预计未来结算收入稳中有升。这意味着较大规模的已售未结收入已锁定了其未来两三年的业绩提升空间。与之同步进行的是碧桂园对销售回款的强考核。2020年,其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193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1%,已连续5年高于90%,在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公司今年还将持续强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强健自身造血功能。
从最新的销售表现来看,今年1-2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868.6亿元,同比增长61.33%。2月单月,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65.5亿元,同比增长122.52%。在十强房企中,碧桂园是唯一实现2月环比增长的企业,增幅为15.45%。
当然,优秀业绩的取得也离不开稳健的财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园有息负债总额从3696亿元下降至3265亿元,同比下降11.7%,期末平均融资成本仅5.56%,融资成本较低。而且其净负债率也仅为55.6%,这在地产行业中实属难得。高质量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让公司杠杆保持行业低位。截至去年底,公司手握现金余额达1836亿元,充裕的资金则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基于碧桂园出色的业绩表现和财务稳健性增强,穆迪和标普上调公司评级。穆迪将碧桂园评级逆势调升至投资级Baa3,标普也于年内将公司评级展望由“稳定”调升至“正面”。
在年报发布会上,碧桂园还公开了“三年增长”计划。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公司有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这向市场明确传递了龙头房企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看好新型城镇化,布局五大都市圈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走向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已明确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这就要求房企要对国家战略对市场有敏锐的前瞻预判。
2021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克而瑞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制度红利。
碧桂园正是坚持长期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的代表性房企,意图在管理红利时代牢牢抓住制度红利。在最新的财报报告中,碧桂园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会变,未来大批农村人口还将进入生活配套更为丰富的县、镇生活。
顺德碧桂园等总部周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