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又被“限高”了!
2020年4月,住建部、发改委两部门曾提出“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一般来说,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的建筑。
而今年3月29日,住建部再次提出,将限制县城居住建筑的高度,新建商品房应以6层及以下的住宅为主,住宅占比不得低于75%。同时,县城新建住宅最高层数不得高于18层。
看来,以后县城的房子是彻底高不上去了!、
大理南涧县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9日发布通知,就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提出,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县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仍然存在县城规模无序扩张、布局不合理、密度和强度过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不足、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县城开发建设方式,推进县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通知提出,严守县城建设安全底线。县城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明确县城建设安全底线要求。
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县城建设应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既要防止盲目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又要防止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
限制县城居住建筑高度。县城居住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县城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县城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湖,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
建设畅通的步行系统。打造适宜步行的县城交通体系,建设连续通畅的步行道网络。营造人性化公共环境。严格控制县城广场规模,县城广场的集中硬地面积不应超过2公顷。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打造县城宜人的空间尺度。
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要合理确定县城居住社区规模,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配置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
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根据本地区县城常住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功能定位等因素明确适用范围,特别是位于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县城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绿色低碳建设。
县城高层住宅,为何被“限高”?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房子越修越高,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就拿消防来说,现在常见的消防车云梯高度在50米左右,差不多能抬升到17层楼。而在操作过程中,云梯可能会受到地形、周边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抬升高度进一步下降。
同时,高层建筑也考验着物业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物业自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确保疏散设施的完整,还需要定期开展防火巡查,严禁楼道存放杂物、停放电动车,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畅通。
即使是在很多大城市,高层的消防应急和物业管理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不要说本身硬件设施就跟不上的县城了。
高层住宅面临的问题?
除了有火灾的风险外,而今的高层住宅,其实还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房屋老化。
一般来说,老化的住宅有两个出路,要不然翻新,要不然拆迁。
先说翻新,高层建筑的翻新并不容易,主体维护还好说,涉及到内部的水、电就费事了,更不用说管网改造这一类的大工程。现在很多老旧小区都面临这个问题,改造管网不仅需要当期的改造资金,还需要长期的维护管理资金。
高层维护的时间需要多长?高层维修的资金需要多少?如何协调高层众多业主缴纳维修费用?这些都是高层翻新中待解决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最好出路其实是拆迁,前提是要有开发商愿意拆——高层容积率非常高,这就意味着高层拆迁的安置成本高、盈利空间小,如果要赚钱,就只能把房子建得更高,但现在县城又开始“限高”了,成本回收就更难了。
就大理而言,转眼间下关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周边县份也紧随其后,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层的价格已经处于一个高度,而限制层高后,势必得多开发地块才能满足群众需求,你认为限制层高会导致房价地价、房价升高吗?欢迎留言区一起探讨
声明:信息整合自人民网、地产情报站,大理楼市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