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很多读者朋友在吐槽,说买不起成都房价了,我打趣地跟他们说,你们都是盯着几百万的豪宅,那当然吃力,不如把眼光放低点?
得到的答案都出奇的一致:肯定买新房呀,怎么可能买老破小。这种执念不怪其他,要怪就怪成都楼市通过三年时间把大家买新房就血赚的意识培养得相当到位,刻板印象要想短期之内扭转过来,可能还有点难。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两篇关于老破小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剖析老破小的未来。
可是集体意识的转变,确实不在朝夕,就交给时间吧。但今天在翻贝壳的时候,发现了很有趣的现象,成都环形分布的地图下面,房价真的有点耐人寻味,大体如下图: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成都一个又一个圈下,房价的分布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中心最贵,越往郊外越便宜,反而是内环价格比较贵,但从内环开始到一环、二环、再到三环,价格却逐步提升。
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做了一个更简易的图,做得有点丑,见谅。
首先是内环,我把它成为2万区域,区域内主要板块为府河南河包裹区域,除了草市街区域老旧房源过多,单价不高外,像盐市口、宽窄巷子几个板块,因为良好的区位及优质的配套,尤其是学区资源(五朵金花加持),即使是老破小,房价也相当强势。区域中较贵的房源单价已经接近5万,要知道这些房源可是房龄超过20年的老破小啊,可谓是老破小中的扛把子。
接着是一环,一环就要惨烈多了,大致均价在1.3-1.6万之间,无论是北边的新二村、西体、马鞍路还是西边的通惠门、南边的武侯祠、电信路,再到东边的玉双,整体一环内的房价都起不起来,究其原因还是老破小太多了,大量的30年房龄的老破小,虽然居住氛围不错,但毕竟房龄老旧,价值并不算高。
接着往外走,到了二环,房价有所抬头一环到二环之间,普通的板块很多,比如沙湾、抚琴、双楠、玉林、棕北、水碾河、李家沱等都不算争气,还是因为老旧过多,城建过于密集,偶尔的新盘无法带动整体区域房价。但让整个一环到二环区域价格提升的是因为有几个传统的老牌富人板块,西边的草堂、浣花溪及双楠部分板块凭一己之力拉动了整个环线的均价,要知道尽管桐梓林落寞,主城区的最有含金量的浣花溪依然可是伫立不倒,单价6-10万的房源就在这里。
到了二环至三环的区域,就有趣多了。当年二环外基本是农田,可经过20多年的建设,二环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核心板块。相较于老城区,这个环线区域的有很多板块发挥了良好的承接作用,承载二环内外溢人口,同时又以三环为分界线,与三环外新城泾渭分明,形成良好的主城区边界感。三环的核心板块有金沙、外光华、老牌的桐梓林神仙树、东湖公园、东郊记忆板块以及金牛的茶花片区。整个区域呈现黄金带分布,是当前主城区最具价值,当然也是价格最贵的板块。在安静与市井中找到平衡点,也算对得起平均价格高达2.2万的身份,当然这个区域的价格也更加平衡。
总之,成都环形分布的背景下,各个环形圈子内形成均价高度集中的态势,这也算是成都一个有趣的现象了吧。在三环外区域新城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价格上涨趋势会不会外溢不得为止,但中心城区空心化可能是避免不了的事实。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建树杂谈,每日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