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第49篇原创文章:
时光冉冉,我们已经迈进了2021年,在当下的中国,“买房置业”已经成了一种“刚需消费”。
居住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买房也是每个人人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再加上中国房价暴涨的15年(2004-2019),赋予了地产金融投资的属性,更是让许许多多的人把买房这件事当做了发家致富的手段和方法。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买房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购房以后的种种负担和隐患,在房价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很多人失去了理性和对自身的判断,盲目跟风买房。
这样重大的财务投入和决策,绝对不是吃后悔药能解决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专门讲一讲几种不建议在2021年买房的人群。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
-置业购房投入数额巨大,切勿听信一面之词,谨慎冷静,理性选择。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
PS:写不出来要搬运我也拦不住,至少带个我的IP我就不计较。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第一种人:特定年龄段的人。
这样的人,分为两种:太年轻的和太老的。
如何定义适合买房的年纪?
太年轻的,特指18-22周岁范围内的年轻人,一般来说这个年龄要不还在大学读书,要不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家庭条件很好,又出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买房没有负担的,建议买就近“配套服务型住宅”。
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自己买房的群体,意味着首付月供都要自己承担的群体。
显然这个年龄段的人,不适合过早买房。
一旦买房,就背负了固定的房贷,会让年轻人在工作选择和创业发展上,有形地受到约束和限制。
一般银行也针对22岁以下的年轻人,用大数据评估,界定为“偿还风险高”的群体,发放房贷可能性很低。
就算是公务体制内的年轻人,特别是没有关系背景的,在这个年龄也是收入较低的阶段。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更多的应该是把资源投到自身上,而不是被房屋所束缚。
而年纪大又如何定义?
一般来说,就是40岁以上的群体,不建议购房。
银行按揭贷款最长30年,原则上贷款人年龄+贷款年限必须≤70年,首先是银行不会轻易放贷。
然后一般的人(特别富裕和有成就的毕竟是少数),工作年限一般男65女60,跨过40岁以后,工资性收入满打满算只有25年了,还得是工作收入高度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在40岁背上房贷,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加大生活压力,未来的偿还问题怎么去面对?
在中国,普普通通的中年人还是大多数,在40岁这个门槛上,正好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让买房成为压垮生活的重压。
这个考量比较理性,各位读者不喜勿喷。
第二种人:工作不稳定或没有明确盈利方式的人群。
80后90后的父母辈,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进入稳定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
人到中年,才能体会父母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
但大部分80后,90后都自己选择了人生工作的方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能否认的是,我们所处的年代,已经没有铁饭碗这个词了。
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在一家公司的事,在80,90后身上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需要理性的看待时代特征。
而买房,意味着需要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和其他的投资不同,买房投资或者自住,自持周期和回报周期,都是以5年为单位的,房价再涨的快,也要5年才能看见,那意味着买房最少要有5年的续供能力。
工作不稳定并不是以个人为意志能决定的事,但是相对来说,工作周期在6个月到1年这样的群体,对于买房还是建议慎重一些,工作的不稳定意味着收入的不稳定,也加大了“断供”的风险。
而还有一类人是没有明确的盈利方向,今天电商赚钱就搞电商,明天共享经济热门就去追共享经济,但是资本的游戏永远是金字塔,或许短暂阶段可能获利颇丰,手上拿着30万就敢去想100万房子的人,太多了,但是房子长期持续的支出,还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经济来源来支持。
追逐财富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和危机。
房地产的长期负担,还是要从个人具备“长期稳定盈利能力”层面考量。
第三种人:心态不稳定的人群
买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消费,患得患失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有以下几种心态的群体,建议还是不要轻易买房了:
1.用以前的认知判断当下的需求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包括对居住的需求,已经和父母辈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包括对房子的认识也是存在代沟和差距的,老一辈住公房的人,是不能理解商品房的价值和经济意义的,而且这种观念很难扭转,所以没有对“买房”这件事的需求想清楚的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切忌盲目跟风买房。
2.通过舆论看房价
房子的本身功能是居住,而不是金融产品,再加上现在舆论满天飞的时代,很容易受到鼓动和忽悠,房价的高低其实各人家庭情况和收入有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追涨杀跌的跟着舆论去买房,只有当韭菜的命。
3.将所有的钱用于首付
这是在买房过程中最要不得的心态,因为如今的房贷利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这个高房贷利率的时代,为了少还房贷利息,不少购房者就想着掏空家底来付首付。从表面上来看,你这样做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你遇到麻烦事,你哪里有钱来解决呢?
家庭不能只为了房子而存在,还得综合考量家庭经济抗风险能力。
4.过于关注政策,忽视长远因素
中国房地产关联的医疗,教育两个层面的东西,不是因为一时政策调控能影响的民生问题。
很多人跟政策,一压制就惶惶不可终日,这种心态的人还是别买房了,因为忽视了房子长远的价值空间,只用眼前的价格来衡量的投入,建议买买股票试试?
5.买房犹豫不决
这个我在朋友圈转发这么一篇:一个城市最贵的房子,都是位置最差,质量最烂的房子。
因为买房群体非常精明的,性价比高,未来价值空间大,配套居住舒适度高的房子,一出来就卖光了,只有烂盘才会卖不动,等着周边楼盘涨起来了,还是卖不动,等大家都卖光了,这些烂盘的价格也上来了,市场上没房可选,犹豫不决的人只能当高位接盘侠,还是烂盘……
说句良心话,有这种买房心态的人,一般买不到什么好楼盘,出于好心,还是别买房了吧。
小结:心态不好,徒增烦恼,何必呢?而且这个烦恼还得陪伴很多年,绝对得不偿失。
结语:
一辈子积蓄买套房不容易,同等价位同等条件下谁都希望能选择到更好的和更合适的,更是要结合自己需求,选择合适的买房机会。
买房如看人,需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量。
也需要有一些金融和理财的思想和理念做投资决策。
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买房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一般人不会给你说的,我写给你看。
熊猫贝贝,每天一个精彩内容主题~欢迎关注~敬请期待~
地产领域15年从业经验,愿为所有对房地产相关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