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记者 姚佳莹
编辑/朱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3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实施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选择定居的意愿,按照“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原则,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其他前置条件和附加限制。
此前的2月23日,江西省发布《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开江西全省城镇落户条件,只要在江西省内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即可在江西省域内落户,取消参加社保、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限制,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省份。
城镇化在继续推进,伴随改革的许多问题也受人关注。更多农民转为市民,是否会产生新的城市问题?是否会抬升城市房价?城市的公共服务是否跟得上?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获得审议通过的节点。《财经》记者专访了独立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聚焦人口持续流入后的城市治理问题。本文为户籍制度改革系列专访的第三篇。
不同人群的落户愿望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