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分配综合素质录取”一石头惊起千层浪?真的会让学区房完蛋?未来学区房“不值得”投资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海市作为我国的前沿教育的试验场,近日公布了最新招生政策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到将区属实验性示范高中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分配招生计划的50-65%%,也就是最高45.5%的招生名额被强制平分到普通学校。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成绩一般就靠学区房走捷径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暴击,同样受到暴击还有名校学区房。
若西安参考上海教育改革,那名校价值外带房价增值,西安最顶级的资产标的学区房的炙热现状或可缓解,结合西安本地“初升高”市场异常残酷的场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举个例子,某一中明年招生1000人,那么有500-650人要定向名额,或是本校的附小,而剩下的15-195人要给到区,若某一中在高新那么高新区就有150-195人的名额,剩下的350-455人给到高新区里的普通初中。
如此一来,优质教育资源便不是名校掐尖,名校“牛小-牛初-牛高”的择校模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瓦解,教育资源也更趋向于公平,让很多买不起学区房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进名校,尤其是学习中上等的一些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公平教育求之不得。
学区房的金贵主要是教育资源的金贵,比如西安的五大名校的学区房,价格不一定低于市内高端楼盘,从房源看可窥见一斑,城墙里后宰门街道附近70-80平米的老破小,楼体破旧,没有电梯也没有地暖,甚至很多都是单位产权,但是对外售卖价格均在300万左右。
若西安借鉴上海的教育路径改革名校招生模式,那么也将直接改变学区房的历史命运。
比如昨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之前想买上名校的学区房,现在感觉没必要了,选一个环境好点的买房不香吗,剩下的钱可以投资在孩子的学习上,可谓明智。
当然,有我朋友这种想法的家庭会非常多。
问题来了,打掉一个300万的老破小,会不会推高普通学区房的房价?衍生出100个从100万涨到3200万的刚需房,而且中下游机会增多,竞争更为激烈,之间普通家庭上名校,想都不敢想,现在政策给了机会,当然要争取,学校不好就靠家教弯道超车,那么也将直接催生家教市场繁荣,如我朋友所说的把买房剩下的钱花在孩子身上,说到底,教育成本也并没有降低。
资源具有稀缺性,这一点任何政策都无法改变。
教育公平,我一定是支持的。但真想“公平”,得从根上治,这点可以学学隔壁日本。
日本的公平教育真的是世界第一,具体方法简单粗暴:
1、所有学生就近入学,无论租房还是买房,只要住在这里就行。
2、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招生,不看户口本。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房价再高也影响不了老百姓!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