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银保监会刚刚宣布禁止金融机构向在校学生放贷,紧接着就爆出为结婚而设立的“彩礼贷”,一时引发了舆论界的口诛笔伐和声讨大战。在以校园贷和“彩礼贷”为代表的消费贷余波未平时,几乎同一时间,云南昆明再爆出一陵园与当地银行联合推出的“墓地贷”按揭,该业务最高20万元,年利率9%,贷款最长期限为10年,不需要抵押,购买墓地需要首付20%左右,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按揭期限,按照协议签订的比例还款即可。
该业务一经公布,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热议,众人纷纷发表看法,其中以“死不起”的人群最多,都对这种匪夷所思的贷款方式表示质疑,尤其利用对逝者的感情来消费和压榨活人,的确是资本的另一种血性侵吞。
当房地产开始走下坡路,房市进入严格的管控后,那些早已在房地产开发中赚到无数财富的商人,突然发现现在的钱不是那么好赚,于是想到了这样的另辟蹊径,用活人对逝者的情感寄托,来刺激和诱导消费,在墓地上做文章,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赚死人的钱。这样的方式,暴露的也是那些无良商人的本性,资本汹涌之下的不择手段。这种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堪比资本主义最初的圈地运动,更是与和谐社会相违背的一种毒瘤。
深入探究,负责该业务的陵园墓地有两种,单幕价格为9990元,墓碑高为50厘米,面积1平方米;合幕价格2——8万元,墓碑高1米,面积2平方米。综合用户统计,价格4——6万间的墓地较受欢迎。由于中国传统观念极深,代代相传的“入土为安”、“有碑可祭”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殡葬行业已被列为国内十大暴利行业之列。早在2014年,就有一家名为三河宝塔陵园的墓地,被上市公司福成股份收购,而这家从事殡葬业务的上市公司在2018年的财报中显示,其墓地销售、管理、殡葬服务共盈利2.6亿元,这些业务对应的营业成本不过3139万元,毛利率高达87.96%,当真是应证了一句话:活人的钱不好赚,死人的钱最好赚。因为死人不会讨价还价。
更令人惊异的是,在所有行业中,除了金融业,在2018年的上市企业中,贵州茅台以毛利率91%居首,而殡葬业第一股的福寿园,则是该行业响当当的赚钱机器,但相比于福成股份仍有不及,这家同样以殡葬服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其毛利率仅次于茅台,比福寿园更能吸金。不过,真正给殡葬业带来商机的不仅是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死亡人口数量的加剧、墓地资源的紧缺,这才是墓地价格飞涨、殡葬业暴利的主因。
据统计,2018年全国死亡人口为993万,死亡率为7.13%,但民政部公布的墓地数量却从2014年的1598降至1367,5年来墓地数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殡葬第一股”福寿园的财报中,该企业主要的收入均来自墓穴销售,包括墓穴销售服务在内,占总收入的86.4%,共计14.27亿元。其中该企业经营下的12509个墓穴共营收12.82亿元,平均为每个墓穴成本10万元。
在云南昆明的云南西山北银(北京银行)村镇银行公布了该业务之后,网友纷纷表示“活着房贷,死了墓贷”,连死了也不轻松的现实,才是最大的嘲讽。因为土地被广大房地产开发商占有、掠夺,墓地也相应紧缺,供不应求,各地的墓地和殡葬业都在水涨船高,而这些专门以各种套路贷牟取暴利的金融机构,自然不会放过任何的机会,“墓地贷”不过是他们千千万万套路中的一种罢了。
这家银行的业务人员还一再强调了这是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要求男性年龄和贷款年限加起来不超过75岁,女性不超过65岁,不管贷多少年,利率都是9%,但如果个人购买,需要支付20%的首付,有担保人可以实现零首付。无独有偶,云南昆明的这家银行推出该业务并不是首例,早在此前,就有河北张家口等地也有类似的业务推出,申请年龄甚至放宽到20——60周岁。不过,如果每一年的清明节,都需要这么昂贵的成本,即便2021年的清明节达到1亿人次,创造历年来最高的消费收入,又是什么意义呢?一块墓地到了要贷款的地步,究竟是活人“死不起”,还是死人“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