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张雪峰“逃离”北京,这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公平

全国知名考研辅导专家张雪峰老师近日在自媒体平台上公布自己离开北京的消息,不过不是回老家东北,而是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经济也十分发达,又毗邻上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适合生活和工作的城市。

不过这个事情引起了一个老话题的讨论,那就是“逃离北上广”,“逃离”北京是张雪峰老师自己说的,北京是他奋斗了14年的城市,可以说青春都洒在了这里,这个城市也给了他所有的功成名就,只是没有给有给他一个北京户口。

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考虑到孩子未来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另觅他处,最终决定离开这座奋斗14年的城市。高考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制度也是最公平的制度之一,钱多并不一定能够搞定,钱少的多努力,天赋不要太差也有机会。如果孩子不能在父母工作生活的城市参加高考这是很头痛的一件事情。

这个事情一出来,很多人觉得连张雪峰老师这样的人都留不下来,北京是真不好待,很多人以为逃离北上广是因为钱不够,这点张雪峰不用担心,虽然和企业家的财富无法比拟,但是比北京普通上班族的工资要高得多,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他的收入应该也是千分之一的那部分。

但是这个事情恰恰反映出北京的一种“公平”,在户口方面基本都是一视同仁,积分落户的权重不仅仅只是考虑“金钱”的因素,在北京的户口上,钱不能解决一切,这反而给了普通人更多的机会,这是类似于一种高考制度一样的公平制度。

北京每年积分落户的名额大概是6000左右,那么北京有多少人?根据北京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215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5万人,而外来人口76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5%,也就是说北京有七八百万的外来人口而这些人口中又有多少正在准备落户的?按照这个规模,要拿到北京户口是非常困难的,这也说明为什么张雪峰老师也拿不到。

任何事情都存在竞争,但是竞争的标准就很关键,比如高考主要是看分数,如果是工作,那么主要就是看工作成绩,总得有一个指标,在北京积分落户也是如此,有钱买房也只是权重的一项,而且还不是权重最大的,有人给张雪峰算了一下积分,常规项下大概是84分,其他不确定的加分项难以统计。考虑到他目前的年龄,以及为孩子高考的担忧,他应该十年内无望通过积分落户的。

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慢慢熬也有机会拿到北京户口,和收入高得多的人在积分落户方面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别人有钱而字积分上比你领先更多。这也是一种公平。

北京在限制人口规模,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如何让数百万人公平竞争留下来就很关键了,积分落户制度就是如此诞生的,这是北京的公平,钱并不能解决一切。在很多城市,在当地买了房就可以落户,但是北京有房也不一定能落户。

中国足够大,一线城市并只是有北京,还有上海、深圳、广州,而深圳又是另一个逻辑,在深圳对有钱人是真友好,在深圳要留下来的竞争标准就是钱,你有钱就可以留下来,户口很难容易拿,房价虽然高,只要你买得起就可以了,有了房子,又有了户口,在深圳自然就容易居住,所以深圳不限制人口流入,从2015年开始,在北京上海限制人口流入后,深圳平均每年净流入人口规模高达40万以上。

深圳的门槛不是户口,而是房价,高房价最终会“劝退”很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深圳户口作用也不大,因为你最终也很可能留不下来,但是你的青春会为深圳添砖加瓦。反过来想,深圳给人更大的希望,而北京现在的状态是,我这里房价很高,户口也不好拿,你要想清楚了再考虑是否来奋斗。深圳一开始就给人希望:来了就是深圳人。这里适合博一下。

回过头来说张雪峰离开北京也是一种公平这个事情,因为张雪峰的收入在北京应该也是千分之一的那一小部分人,也是知名的人物,他的财富优势比普通人高太多,但是他依然是无法依靠这些优势在北京积分落户,他在收入、房产和社会地位等对普通人的优势在积分落户上并不明显,这对普通人也是一种公平,否则我们反过来想,收入足够高就能落户,这不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吗?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