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以“攀比”为乐,实则是自寻烦恼

作者|续惜

来源|续惜(ID:xuxi1616)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删

续惜-第95篇原创文

生活中,处处可见攀比之风。

比如,学生之间攀比手机、鞋子、学习用品;成人之间攀比房子、车子、票子;老人之间攀比子女。

很多人常常误以为攀比会使人快乐,并使人尝尽优越感。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攀比的结果除了会徒增人的烦恼与痛苦以外,还会令人迷失自我。

1

最近,老家农村盛行起一阵买房热,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争先恐后买市里的房子,以至于市里的房产现状房少客多,房价疯涨,

但这并没有阻碍街坊邻里们的买房热情,反而令他们热情高涨,生怕抢不着房,生怕房子下期开盘,再涨价。

春节期间,表姐在走街串巷拜年的时候,在与邻居们闲聊之余了解到,好多邻居都在市里买房了。

表姐听到这个消息后,想着别人都在市里买房了,我们也应该买个房吧。

于是,过完年之后,表姐一家人便跑到市里看房子去了,在市里转了一圈后,了解到市里的房子几乎都卖完了,只剩下某个开发商的几个洋房没卖完呢。

然而,洋房价格比高层房子价格贵,洋房的价格也远超表姐的预算。

但是表姐没经得住销售人员的忽悠,头脑一热便付了房子定金。

定完房子回到家后,表姐后悔不已,虽然勉强能买得起这房子,但是压力太大了。当表姐找销售人员去赎回定金的时候,销售人员说不能退。

表姐无奈之下,只能付了首付,办理贷款,忍受着压力,工作赚钱养房子。

表姐因为买房,几乎顿时倾尽了家产,还平添了压力,这令表姐头痛苦恼不已。

表姐说:“其实这房子买了,我们也不住,还是习惯住家里的房子。”

我安慰表姐道:“就当投资了呗,以后不想住再卖出去也行。”

人们常会有这样的心里,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有,即使那东西对自己可有可无,即使拥有那东西会超乎自己能力范围,自己仍要不自量力地去盲目追求那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就像作家武志红说过的一句话:“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要大家都要的,以此作为标准。并且,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渴望多要一些。所谓的攀比心该是这样的吧。”

2

前段时间,演员黄奕教育女儿不要攀比的视频,登上了热搜。

视频中,黄奕女儿说想买两把瑞士军刀。

黄奕听后,果断拒绝了女儿。接着,女儿不解地问:“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可以买?”

黄奕苦口婆心地教育女儿道:“买东西是要自己需要才买,我觉得你没有这个需要。再跟别人比,你什么都不要了?人家的东西是人家的,跟你有关系吗?为什么人家有,你就一定要呢?你今天是自己赚钱了,还是自己努力了?”

面对已冒出攀比苗头的女儿,黄奕及时开导并纠正女儿的攀比思想,她的育儿观和育儿方法值得人借鉴和学习。

买东西就要买自己需要的,而不是买别人都有的东西,否则便是多余浪费。

也许当你买了别人都有的东西后,自己不至于在群体中失了面子,被别人比下去,自己的虚荣心也会获得一时满足,然而虚荣心的满足只是一时的。而且人总有这样的心理,很多东西拥有之前总觉得美妙至极,当拥有之后会发现平淡无奇。

再则,当别人又买了价格昂贵的东西,而自己买不起的时候,自己则会陷入苦恼,甚至萌生嫉妒之心。

攀比就是这样让人在无限循环的魔障中,给人的精神增添烦恼郁闷,令人在恶性循环之中渐渐晕头转向,直至迷失自我,比如迷失自己的真实所需、所求、所想,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3

世间每一个人都是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梦想都应该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我们何必要去做别人的复制品,去盲目追求别人所追求的东西,去极力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

毕竟,适合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

攀比现象的横生,根本在于人的内心在作祟。

若你无视攀比,攀比的种子便难以落在你的心里,更不会生根发芽长大,侵蚀你的内心,操控你的意志,夺走你的快乐。

人生的意义就是凭借独一无二的自己,活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和滋味来,追求自己独有的生活和梦想。

无视攀比,才能关注自我;戒掉攀比,方能活出自我。

END

关键词: 攀比 实则 自寻烦恼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