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为深圳第“10+1”区以来,深汕合作区加快了“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的先行探索,全力打造成本洼地、产业高地、生活福地、人文胜地,多谋民生福祉成为重中之重。
深耕村已经封顶
在深汕合作区南门河和边溪河交会处,有一处河景小区——深耕村。深耕村是深汕合作区首个人才保障性住房,由深汕城投公司开发运营,共13栋高层建筑、2500套住房,去年9月全部封顶转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底可以入住。
深耕村
“深耕村将成为全区公共住房的精品标杆。”深汕城投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沈开权告诉记者,深耕村采用装配式建筑及BIM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细节把控;在项目设计上,大到户型设计,小到窗户防渗水,都站在住户的角度做了精心考量;在装修品质上,采用知名品牌的装饰材料和家居家电,可拎包入住,住房品质不亚于同等类型的商品房,同时通过精细协调、成本管控,把精装修成本控制在市场均价下。
深耕村
对住房品质严格把关的背后,是深汕合作区凝神聚力打造“人才港湾”。该区在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住房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双六十”人才保障体系,规定公共住房用地面积和建设面积在全区住房供应总面积中的占比都要达到60%,规划到2035年,全区将建设住房约40万套。
目前,深汕合作区创业村、开元大厦的人才住房已投入使用,深耕村、深颐村、深乐村、海逸村4个大型人才住宅小区正加快建设,将提供上万套住房。今年,深汕合作区将制定出台公共住房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快推进11个住房项目,分布在全区各优质地段,品类从公共租赁房到高端商品房一应俱全,确保阶段性人才住房供给充足,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随着深汕合作区2021年工作要点的发布和实施,新的民生蓝图正在这片“生活福地”上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