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房入住的前半年,我住的很提心吊胆,尤其是风雨交加的夜晚。
老在担心这里漏了,或是那里淹了。
其根本原因是庭院的给排水没有(钱)做完……一旦遇到强降雨,我就会脑补整个后花园的水,邻居的水,山坡的水全流进我的地皮,冲刷着我没有硬化的土地,裹挟着泥沙去堵塞最低处的排水渠。。。。
事实证明这真不是杞人忧天。
某天周末的白天(幸好),它真的发生了!!!
我拼死抵抗,奋力徒手掏出无数泥沙,建造出许多土法导水装置……可最终还是没能完全逃出此劫。地下车库进了3cm的水,泡坏了很多装着旧衣服的纸箱。
为了避免此类“惨剧”再度发生,我们又咬牙跟银行进行了二次贷款,迅速做完庭院的给排水。这样在风雨交加的夜里,我才能稍微睡安定一点点。。。
当然,不是每个自建房都会有这样的水患。如果你已经阅读过我之前那篇关于选择地皮地形的文章,就会大概率避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就要以我浅薄而又刻骨铭心的认知,给大家做一些建议,如何避免水患的发生。
最理想的地皮应该处于周围一整片的最高点。这样就只需要以房子一周为最高点,向地皮边缘作出小坡度,就可以完美避免任何雨水带来的水患。只不过这样的地皮可遇不可求,应该会被首先买走吧。。
最烂的地皮处于最低点。一旦下雨,整个区域的雨水就会向这里汇聚。如果要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可能需要各种明渠,暗渠,地下雨水收集槽,水泵等等,还需要对房屋外墙做更多的防水防潮处理。
一通操作下来,可能造价数万欧元。所以,遇上这种可能很便宜的低洼地皮,一定要先找专业人士评估核算一下,到底值不值。
最常见的地皮就是平地,或者是有起伏但是跟周围比有高有低。这也是我今天想讲的重点。
四大类解决方案:
01
土豪不差钱类
我们的问题说起来是排水,但是很大程度上土地硬化才是关键。硬化的地面可以把雨水汇集到我们想让它们去的地方,然后被导走。
所以最直接的方案就是庭院铺满户外地砖,并且也要注意微坡度,让雨水远离房子,最终在边缘或者低洼处铺设水渠。
这样一来,除了没有水患,我们还拥有了完全硬化的地面,可以舒适的行走和运动或者放置户外家具玩具等等。如果地砖有一定厚度(强度)甚至可以作为停车坪使用。
(图源:https://benz24.de/pflastersteine/)
但它的最大缺点就是贵。
贵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当然是造价。正规的铺地砖工作按平米计费,大约30到50欧,还没算材料,地面预平整,废土处理等等。两百平的小院子,造价轻松上万欧。
另一方面就是雨水费(Regenwassergebühr)。
这个费用我第一次听说也懵了。听到建筑师解释才明白。
原来,政府默认(霸道的“我觉得”)所有的雨水本来都是可以自己渗入地下的,但由于你修了房,你的屋檐把雨水收集起来排进了雨水下水道,额外增加了下水道的负担,所以要按屋檐垂直投影面积交费。
硬化的地面也一样,如果最终水渠收集到的水连接进入了雨水下水道,那么硬化的地面也要按面积计费,每年都要交。
房子修完,向市政府报备的时候,房主都会收到一张表,让填写和草图示意屋顶和土地硬化的位置和面积。这通常是一个诚信的流程,政府就会按照申报的面积收费,不会有人来核查。
某些极端情况下,例如几年前我们村的政府发现(或者猜测)很多人瞒报面积,就雇佣了飞机航拍整个村,高分辨的照片下,硬化的土地一览无遗,简单计算面积和比例尺,误差大的住户就会收到罚单以及下一年雨水费的涨价通知。
这个骚操作让我村村民至今仍然心有戚戚,会不厌其烦的转告给新建房的邻居。。。。
雨水费其实还算好,一年下来可能不过几十上百欧。真正烧钱的是另一种情况。
某些州或者地方政府完全不允许把庭院地面收集的雨水排进雨水下水道,原因是他们觉得地面上的雨水含有比屋顶的雨水更多的砂石杂质,排进雨水下水道会造成堵塞。
这样的规定下,人们必须额外挖一个深坑,放进去一个大水槽,把硬化地面收集的雨水排进去。要么这个水槽没有底,水会慢慢渗下去;要么里面放上水泵,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抽出来浇花用。
建这个水槽可能有几千欧的额外开支。而更惨烈的是在事先不了解的情况下,所有地砖都铺好了才听说要修这个……
如果要给这个方案打分的话,我给:
02
经济环保类
对,你没看错,在这里居然经济和环保可以同时存在!!具体怎么做呢?就是铺草坪!
草坪可以保持水土。雨水不会从草坪冲刷走泥土,反而会被蓄起来一部分,慢慢向下渗透。这样的地面不属于硬化地面,政府不会收取雨水费。青绿的草坪看起来也比灰色的地砖更加赏心悦目。但是下雨天的时候走在草地上总不如走在地砖上舒服和干净。
种草可以自己撒草籽,也可以买现成的草皮铺(会贵一些)。200平米的地面预计花费200欧就可以购置足量的草籽和肥料。
草坪的打理当然会费些时间和金钱,比如浇水施肥补种除杂草剪草,以及这些工作必须的工具和电器的购置维护保养。(具体怎么种草和打理,可以留意我之后的文章哦)
但需要注意的是,草坪并不能在极端天气下成为排水的最佳选择。当雨量太大,草坪是没法快速渗透的。
而另一方面,排水渠不能直接建在草坪里,泥土和碎草会很容易堵塞它。所以,如果你的庭院由于地形原因有强排水需求,那么不能完全只靠草坪来实现。
03
现实好用类
受限于预算,但是却不愿折腾草坪,怎么办?
我就是这样,被硬生生逼出另一个解决方案。它就是滤水管(Drainagerohr)+ 滤布(Abdeckungsvlies) + 碎石(Splitt)。
首先,在地面挖出蛇形长条坑,把滤水管(图中橘红色的管子)如图铺入。滤水管表面有小孔,土壤中富集的水会经过砾石和绒布的过滤进入管中,被导入连接好的下水道管路。蛇形坑的原因是为了尽量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需要滤水的地面。掩埋好之后这就是第一层。
(图源:https://www.hornbach.at/projekte/entwaesserung-durch-drainage/)
然后在地面上铺一层或者两层滤布。两个功能,一是渗水,二是隔绝泥土和杂草。
(图源:https://gadero.de/unkrautvlies-210cm-breit-schwarz/)
最后在滤布上面铺5cm的碎石(如下图)。
当然碎石的种类的颜色可以自己选,一般深灰色(anthrazit)看起来会比较现代。
碎石之间有非常多的间隙,这样就可以蓄存很多雨水。这些雨水会渗过滤布,再经过滤水管,相对较快(相对于草坪来说)的排出。
据我的经验,即便是特大暴雨,这样的组合也可以做到地面没有任何积水。
(图源:https://www.renovieren.de/schritt-fuer-schritt-anleitungen/splittbeet-unkrautsicher-anlegen/)
碎石走上去当然没有地砖舒服,对于小孩来说也不如草坪的柔软来的友好。
但是它胜在便宜以及维护方便。人工费比铺地砖节省一大截,材料也是不贵。200平米预计2000欧就能搞定。而且铺上就可以立即使用,不像草坪有漫长的等待期。后面的维护工作也几乎为零,除了零星的杂草和落叶需要清理,其余基本不用管。另外碎石上也可以停车。
04
鸡尾酒才是王道
实际上,上述三种方案更多时候会被综合起来使用,进行有序的分工合作,达到经济适用美观的完美和谐。
如下图:在需要行走或者停车的地方铺地砖,不常走的地方用草坪,过渡的地方用碎石。
(图源:https://so-muss-das.steda-online.de/einfahrt-pflastern/)
如何远离痛苦?
在最初跟建筑师做建筑规划的时候,一般不会细致到设计出庭院如何排水,更不用说预算造价。这一部分的的造价会笼统的被归到外部设施(Au enanlage)里面,给一个粗略的预算比如说3000欧。
这样其实也没错,因为个人喜好不同,从纯草坪到纯地砖差价可能几万欧。建筑师也没有义务给出提醒,因为他默认这是“常识”(man sollte selber wissen)。
但如果等到建筑后期预算花的差不多的时候才突然发现问题,那就必须作出痛苦抉择。而且很多情况下,当房屋主体建成,大点的挖掘机可能就不能进场进行地形改造和大型土方工作了,用小机器作业的话又当然又会增加开支。
所以,远离痛苦的唯一法宝就是提前规划,精确预算。在挖地基的阶段就可以把庭院(甚至花园)要挖掘的土方完成,需要预埋蓄水槽的就先埋好。把理想中的土地硬化和排水提前找专业人士报价,留出足够的预算。
如此这般,应该就可以少伤些财,并且在搬进新居后暴雨肆虐的夜晚睡得很香。。。
- End -